110BBS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卓美眼科专家帮你顺利入警
查看: 1690|回复: 0
收起左侧

[思想理论] 关于科学发展观的形成与发展过程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0-3-11 13:07:07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110BBS论坛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x
什么是科学发展观?
就是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
科学发展观简介

  坚持以人为本,就是要以实现人的全面发展为目标,从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出发谋发展、促发展,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的经济、政治和文化权益,让发展的成果惠及全体人民。

  全面发展,就是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全面推进经济、政治、文化建设,实现经济发展的社会全面进步。

  协调发展,就是要统筹城乡发展、统筹区域发展、统筹经济社会发展、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统筹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推进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相协调,推进经济、政治、文化建设的各个环节、各个方面相协调。

  可持续发展,就是要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实现经济发展和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坚持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保证一代接一代地永续发展。

  科学发展观,是用来指导发展的,不能离开这个主题。全党全国都要增强促进发展的紧迫感,在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都紧紧扭住经济建设这个中心不放松,坚定不移地推动经济持续快速协调健康发展。


提出的时间背景、内容措施、实施情况

  2003年10月召开的中国GCD十六届三中全会提出了科学发展观,并把它的基本内涵概括为“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坚持“统筹城乡发展、统筹区域发展、统筹经济社会发展、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统筹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的要求”

  许多学者有着共同的感触,只要一谈到发展,其行为主体除了人之外似乎都不可能担当,这是一个以人的全面发展为主线的社会整体进化,它远远超过了“满足人类生存”这一简单的道德诉求。由此出发,其合理的顺延就逐渐地形成了导致“科学发展观”产生的源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上世纪90年代就认为:“发展越来越被看作是社会灵魂的一种觉醒”。而可持续发展思想的生成,正是以上述发展概念的拓广为基础的。
中国发展面临6大严峻挑战

  21世纪,中国的发展进程不可避免地遭遇到如下的6大基本挑战:人口三大高峰(即人口总量高峰、就业人口总量高峰、老龄人口总量高峰)相继来临的压力;能源和自然资源的超常规利用;加速整体生态环境“倒U型曲线”的右侧逆转:实施城市化战略的巨大压力;缩小区域间发展差距并逐步解决三农问题;国家可持续发展的能力建设和国际竞争力的培育。

  所有这些挑战的消解,其实质都在催促着“如何全面实现小康社会目标”这个总主体。上述这些成为严重制约中国未来发展的挑战,也只能在实现国家“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科学发展观的统帅下,才能得到真正有效地克服。

  科学发展观的理论核心,紧密地围绕着两条基础主线:其一,努力把握人与自然之间关系的平衡,寻求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及其关系的合理性存在。同时,我们必须把人的发展同资源的消耗、环境的退化、生态的胁迫等联系在一起。其实质就体现了人与自然之间关系的和谐与协同进化。

  其二,努力实现人与人之间关系的协调。通过舆论引导、伦理规范、道德感召等人类意识的觉醒,更要通过法制约束、社会有序、文化导向等人类活动的有效组织,去逐步达到人与人之间关系(包括代际之间关系)的调适与公正。归纳起来,全球所面临的“可持续发展”宏大命题,从根本上体现了人与自然之间和人与人之间关系的总协调。有效协同“人与自然”的关系,是保障可持续发展的基础;而正确处理“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则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核心。

科学发展观的运行本质

  国家发展战略的整体构想,既从经济增长、社会进步和环境安全的功利性目标出发,也从哲学观念更新和人类文明进步的理性化目标出发,几乎是全方位地涵盖了“自然、经济、社会”复杂系统的运行规则和“人口、资源、环境、发展”四位一体的辩证关系,并将此类规则与关系在不同时段或不同区域的差异表达,包含在整个时代演化的共性趋势之中。在科学发展观指导下的国家的战略,必然具有十分坚实的理论基础和丰富的哲学内涵。面对实现其战略目标(或战略目标组)所规定的内容,各个国家和地区,都要根据自己的国情和具体条件,去规定实施战略目标的方案和规划,从而组成一个完善的战略体系,在理论上和实证上去寻求国家战略实施过程中的“满意解”。

  从科学发展观的本质出发,其体系具有三个最为明显的特征,其一:它必须能衡量一个国家或区域的“发展度”,发展度强调了生产力提高和社会进步的动力特征,即判别一个国家或区域是否在是真正地发展?是否在是健康地发展?是否是理性地发展?以及是否是保证生活质量和生存空间的前提下不断地发展?

  其二,是衡量一个国家或区域的“协调度”,协调度强调了内在的效率和质量的概念,即强调合理地优化调控财富的来源、财富的积聚、财富的分配以及财富在满足全人类需求中的行为规范。即能否维持环境与发展之间的平衡?能否维持效率与公正之间的平衡?能否维持市场发育与政府调控之间的平衡?能否维持当代与后代之间在利益分配上的平衡?

  其三,是衡量一个国家或区域的“持续度”,即判断一个国家或区域在发展进程中的长期合理性。持续度更加注重从“时间维”上去把握发展度和协调度。建立科学发展观的论体系所表明的三大特征,即数量维(发展)、质量维(协调)、时间维(持续),从根本上表征了对于发展的完满追求。

发展的科学度量
  包括三个有机统一的本质反映与宏观识别:

  其一,发展的动力表征:一个国家或地区的“发展能力”、“发展潜力”、“发展速度”及其可持续性,构成了推进国家或地区“发展”的动力表征。其中包括国家或地区的自然资本、生产资本、人力资本和社会资本的总和禀赋,以及对上述四种资本的合理协调、优化配置、结构升级以及对于创新能力和竞争能力的积极培育等。

  其二,发展的质量表征:一个国家或地区的“自然进化”、“文明程度”和“生活质量”及其对于理性需求(包括物质的和精神的需求)的接近程度,构成了衡量国家或地区“发展”的质量表征。其中包括国家或地区物质支配水平、生态环境支持水平、精神愉悦水平和文明创造水平的综合度量。

  其三,发展的公平表征:一个国家或地区的“共同富裕”程度及其对于贫富差异和城乡差异的克服程度,构成了国家或地区判断“发展”的公平表征。其中包括人均财富占有的人际公平、资源共享的代际公平和平等参与的区际公平的总和。

  只有上述三大宏观识别同时包容在发展进程的不同阶段之中,存在的“发展形态”就具有了统一可比的基础,对于发展的追求才具备了可观控的和可测度的共同内容。

有效实施科学发展观的7大主题

     1.始终保持经济的理性增长:在这里特别强调一种“健康状态”下的经济增长。它既不同意限制财富积累的“零增长”,也反对不顾一切条件提倡过分增长。所谓健康的增长一般指在相应的发展阶段内,以“财富”扩大的方式和经济规模增长的度量,去满足人们在自控、自律等理性约束下的需求。

    2.全力提高经济增长的质量:它意味着新增财富的内在质量,应当不断地、连续地加以改善和提高。除了在结构上要不断合理与优化外,新增财富在资源消耗和能源消耗上要越来越低;在对生态环境的干扰强度上要越来越小;在知识的含量上和非物质化方面要越来越高;在总体效益的获取上要越来越好。

      3.满足“以人为本”的基本生存需求:科学发展观的核心以围绕人的全面发展而制定,其中人的基本生存需求和生存空间的不断被满足,是一切发展的基石。因此一定要把全球、国家、区域的生存支持系统维持在规定水平的范围之内。通过基本资源的开发提供充分的生存保障程度;通过就业的比例和调配,达到收入、分配、储蓄等在结构上的合理性,进而共同维护全社会成员的身心健康。

      4.调控人口的数量增长,提高人口的素质:人口数量的年平均增长率首先应稳定地低于GDP的年平均增长率,而后逐渐实现人口自然增长率的“零增长”。此前与此后,都要把人口素质的提高纳入到首要考虑的政策之中。该战略目标的实质是把人口自身再生产同物质的再生产“同等地”保持在可持续发展的水平上。根据联合国开发计划署(UNDP)在其年度报告《人类发展报告》中的研究,人口资源向人力资源的转变,首先要把人的“体能、技能、智能”三者的合理调配,置于可以接受的状态之下,达到人口与发展之间的理想均衡。

    5.维持、扩大和保护自然的资源基础:地球的资源基础在可以预期的将来,仍然是供养世界人口生存与发展的惟一来源。科学发展观既然规定了必须保持财富的增长并满足人类的理性需求,它的实物基础主要地依赖于地球资源的维持、地球资源的深度发现、地球资源的合理利用乃至于废弃物的资源化。

    6.集中关注科技进步对于发展瓶颈的突破:科学发展观始终强调“人口、资源、生态环境与经济发展”的强力协调,科技进步在可持续发展战略实施中,能够迅速把研究成果积极地转化为经济增长的推动力,并克服发展过程中的瓶颈,以此去达到可持续发展的总体要求。科学技术的发展,经济社会的发展,管理体制的发展,这三个主要方面将作为一个互为联系的大系统,通过宏观的调适和寻优,达到突破发展瓶颈的目标要求。

    7.始终调控环境与发展的平衡:科学发展观不赞成单纯为了经济增长而牺牲环境的容量和能力,也不赞成单纯为了保持环境而不敢能动地开发自然资源。二者之间的关系可以通过不同类型的调节和控制,达到在经济发展水平不断提高时,也能相应地将环境能力保持在较高的水平上。为此,一些地区在构造“循环经济”、“生态补偿制度”、“工业生态园”、“全过程无害化控制”、“绿色化学体系”等,其根本目的都在维系人与自然之间的协调发展。  

科学发展观写入党章
  中国GCD第十七次全国代表大会审议并一致通过十六届中央委员会提出的《中国GCD章程(修正案)》,决定这一修正案自通过之日起生效。

  大会认为,十六大以来,党中央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根据新的发展要求,集中全党智慧,提出了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科学发展观。科学发展观,是对党的三代中央领导集体关于发展的重要思想的继承和发展,是马克思主义关于发展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集中体现,是同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既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的科学理论,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指导方针,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坚持和贯彻的重大战略思想。大会一致同意将科学发展观写入党章。大会要求全党同志全面把握科学发展观的科学内涵和精神实质,增强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自觉性和坚定性,着力转变不适应不符合科学发展观的思想观念,着力解决影响和制约科学发展的突出问题,把全社会的发展积极性引导到科学发展上来,把科学发展观贯彻落实到经济社会发展各个方面
          科学发展观与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

   可以说,科学发展观就是为干部群众学习服务的。编辑《科学发展观学习读本》就是为理论服务的。这里我想着重对科学发展观与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关于发展思想的继承和发展关系谈谈自己的体会。

   我们知道,马克思主义具有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是马克思主义的精髓,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结合起来,推进理论创新是马克思主义具有蓬勃生命力的关键所在,也是我们党坚持生命力增强创造力的决定因素。

   我们党从诞生之日起,就把马克思主义确立为自己的指导思想,并在长期奋斗当中,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的具体实际相结合,产生了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三大理论成果,指导了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科学发展观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我国实际和时代要求相结合的产物,是与时俱进的马克思主义发展观。科学发展观紧密结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吸收人类文明进步的新成果,站在历史和时代的高度,创造性地回答了为什么发展、怎么样发展的重大问题,赋予马克思主义关于发展的理论以新的时代内涵和实践要求。 [全文]

秦刚:全面准确地理解科学发展观的深刻内涵和精神实质

  ,关于科学发展观我想先说三句话,第一句话是科学发展观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第二句话,科学发展观是我们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必须长期坚持的重要指导思想。第三句话就是科学发展观是我们解决经济社会发展中各种矛盾、各种问题必须遵循的基本原则。

   这三句话是我们在学习过程中所体会到的关于科学发展观的定位。可以说科学发展观的提出是来自于实践的呼唤、现实的要求,同时也是经验的总结和理论的深化。全面把握和科学发展观必须从科学发展观的内涵入手。

   首先要把握好科学发展观的深刻内涵。所谓把握内涵,也就是要把握好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思想和基本要求,科学发展观的内涵是非常丰富的,是涉及到政治、经济、文化社会发展各个方面,对科学发展观的内涵可以做一个简明、扼要的概括。就是科学发展观的第一要义是发展,核心是以人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这三个方面是相互联系、有机统一的。

   说到科学发展观的实质,我想就是一句话,就是要实现经济社会又快又好的发展。这是科学发展观的精神实质。

             全面准确地理解科学发展观形成的实践依据

   科学发展观是我们党从新世纪新阶段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全局出发提出的重大战略思想,是科学认识当代中国发展变化、深刻总结国内外发展进程中经验教训的基础上形成的,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伟大实践的必然产物。全面准确地理解这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形成的实践依据,有助于我们深刻认识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重大意义,更好地用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不断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局面。

   科学发展观是我们党在深入思考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的基础上提出来的。

   科学发展观是我们党在深刻分析和把握我国经济社会发展阶段性特征的基础上提出来的。

   科学发展观是我们党在妥善应对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关键时期可能遇到的各种风险和挑战的基础上提出来的。

   科学发展观是我们党在总结社会主义建设丰富实践经验的基础上提出来的。

   科学发展观也是我们党在积极借鉴世界各国发展经验的基础上提出来的。 [全文]

杨信礼:全面准确地理解科学发展观的重大意义

   第一个方面的意义,科学发展观继承和发展了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关于发展的理论,与马克思主义既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是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

   第二个方面的意义,科学发展观坚持了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实践的宝贵经验,汲取和借鉴了世界各国的发展经验与当代发展理论的新成果,反映了实现我国经济社会又快又好发展的现实要求,以及当代世界发展进步的潮流。

   第三个方面的意义,科学发展观是实现全面实现小康社会宏伟目标的行动指南。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必然要求。

   第四个方面的意义,科学发展观是马克思主义关于发展的世界观与方法论的集中体现,是推进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必须长期坚持的一个重要指导思想。

   最后,我还想需要特别指出,科学发展观也是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和党的先进性建设的重要指导思想。树立落实科学发展观也是提高我们党的执政能力,加强我们党的先进性建设的一种迫切的需要。  

          全面准确地理解十六大以来党中央提出的一系列重大战略思想的内在联系

   我们党提出了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和先进性建设、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建设创新性国家、走和平发展道路等一系列重大战略思想。这些重大战略思想之间是什么关系呢?我理解它们是统一的。首先它们统一于我们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同时它始终围绕“发展”这个主题,这个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最重要的主题。同时它又是对我们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进一步的丰富和发展。它们从不同方面,不同领域展开,彼此相互联系,相互贯通,形成了一个有机的整体,其中科学发展观是贯穿其中的一条主线。

  重大战略思想贯穿了科学发展观的基本精神。第一,他们贯穿了“以人为本”这个本质和核心,都是我们党从维护和实现发展人民群众根本利益提出来的。

   第二,都贯穿了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基本要求。

   第三,都体现了实现经济社会又快又好发展这个实质。

          全面准确地理解科学发展观的时代背景

   第一,要联系当今时代的发展潮流理解科学发展观的背景。

   1、联系和平发展合作的时代潮流来理解。当今世界求和平、求发展、谋合作是时代的主流。

   2、联系经济全球化和世界多极化的趋势来理解。

   3、联系当今世界各国对科学发展的认识和觉醒来理解。

   第二,要由时代的发展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新实践,充分认识我们党关于发展理论的新建树。科学发展观是我们党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坚持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紧密结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吸收人类文明进步的新成果,站在历史和时代的高度,进一步明确新世纪、新阶段我国社会主义发展的一系列重大问题提出来的。

   第三、站在时代发展的高度上,充分认识我国发展面临的新机遇、新挑战,推动经济社会又快又好的发展。十六大报告指出,21世纪头20年对我国来说是必须紧紧抓住,并大有作为的重要战略机遇期。但是也要看到进入21世纪以来,我国也面临着很多的问题和挑战,要求党和国家必须准确把握国情,把握国际化、市场化、工业化、城镇化进程,特别是这些进程加速推进,而且形成新特点的趋势,能够与时俱进,实现发展的新飞跃。

         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是科学发展观的基本要求

  科学发展是逻辑的思考、理性的选择。科学发展不是大跃进式的发展,不是拍脑袋式的发展,不是拍胸脯式的发展,科学发展简言之就是注重发展的科学性。什么是发展的科学性,这种科学性体现在哪些方面?我理解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

   首先强调发展的全面性。全面性不是片面性,不是单一性,也不是唯一性。全面发展就是要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大力解放和发展生产力,全面推进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建设,实现经济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

   第二强调发展的协调性。协调发展就是要统筹城乡、区域、经济社会、人与自然的发展,统筹国内发展与对外开放,简单说就是“五个统筹”。

   最后,科学发展强调发展的可持续性。可持续发展就是要促进人的发展与自然的和谐,经济发展与人口、资源、环境的和谐,努力实现从单纯追求发展数量和当代人的利益的传统发展模式,到注重发展质量和后代人幸福的可持续发展模式的根本转变。

   全面性、协调性、可持续性既是科学性的具体体现,也是科学发展观的基本要求。这三点是相互联系,有机统一、缺一不可的,共同构成发展的科学轨道,坚持全面发展必然要求发展的协调性和可持续性,坚持协调发展和可持续发展,也必然要求发展的全面性。  [全文]

张西明:把科学发展观落实到实现“十一五”规划提出的各项任务中

   一本好书会极大的推动学习,但是学习的目的是为了更好的推动实践,具体而言,就是在“十一五”期间,我们要坚持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把科学发展的理念贯彻落实到经济社会发展的各个方面和整个发展过程,把科学发展观落实到“十一五”规划提出的各项任务中,围绕这个问题,我谈两点体会。

   一、全面贯彻落实“六个必须”。“十一五”规划提出了坚持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的具体要求和指导方针,这就是 “六个必须”。

   一是必须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二是必须加快转变经济增长方式。三是必须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四是必须促进城乡区域协调发展。五是必须加强和谐社会建设。六是必须不断深化改革开放。

   二、在理论和实践上坚持两个统一。

   一是坚持“发展是硬道理”与“科学发展”的统一。二是坚持“科学发展”与“把发展转入全面协调可持续的轨道”的统一。

   总之,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是“十一五”规划的总纲,是贯穿始终的一条红线,是保证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度过这个承前启后的关键阶段、进而顺利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宏伟目标的根本要求,所以我们必须全力以赴把科学发展观贯彻落实到“十一五”的各项任务中。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无图版|110BBS ( 豫ICP备2020034528号 )

GMT+8, 2024-4-29 03:39 , Processed in 0.132544 second(s), 16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