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0BBS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卓美眼科专家帮你顺利入警
查看: 1157|回复: 0
收起左侧

政法干警考试政治考核知识点三:物质世界的普遍联系和永恒发展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0-4-23 09:44:18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110BBS论坛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x
(三)物质世界的普遍联系和永恒发展
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及其方法论意义:
  
1.事物的普遍联系和永恒发展。坚持用联系和发展的观点看问题。  
联系:指事物之间以及事物内部各要素之间的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关系。  
要准确把握联系这一概念,应注意:一方面,哲学上所讲的联系,是对世界上万事万物普遍存在的相互影响、相互制约关系这一共同特性的概括和总结。因而,联系就是互相影响、互相制约的关系。另一方面,联系即概括事物之间的外部关系,也包括事物之间的内部关系。  
联系的普遍性原理:任何事物内部的各个部分、要素和环节是相互联系的。世界上任何事物都与周围的其他事物相互联系着,孤立的事物是不存在的。整个世界是一个相互联系的有机整体。  
方法论意义:要求我们用普遍联系的观点看问题,反对用孤立的观点看问题。  
联系的客观性、多样性、条件性原理: (1)事物的联系是本身固有的,它不以人们的意志为转移。人们既无法否定某一事物与周围事物的客观联系,也无法割断事物的昨天与今天、今天与明天的联系,联系是客观的。(2)世界上的事物千差万别,事物的联系也是多种多样的。有直接联系和间接联系、内部联系和外部联系、本质联系和非本质联系、必然联系和偶然联系等。(3)事物联系的内容、形式、性质随条件的变化而变化,联系具有具体性、条件性。  
方法论意义:我们必须认识和把握事物的真实联系,要从事物固有的联系中把握事物,切忌主观随意性。必须具体地分析事物之间各种不同的联系,一切以时间、地点、条件为转移,发挥主观能动性,变不利条件为有利条件,使事物向好的方面发展,从而建立新的联系。  
普遍联系的观点  
普遍联系的观点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重要观点,是唯物辩证法的一个总特征,是唯物辩证法理论体系的逻辑起点。普遍联系的观点是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的方法论的理论基础,只有从理论上懂得事物联系的普遍性,才能自觉地坚持用联系的观点看待和分析问题。  
正确理解事物联系的普遍性,应把握以下几个方面:  
(1)哲学上联系概念是对世界上万事万物的相互影响、相互制约关系这一共同属性的概括和总结,它是一个高度抽象的辩证法的范畴。  
(2)事物的联系具有普遍性。所谓联系的普遍性有两方面的含义:①每一事物都处在普遍联系之中。从内部构成要素看,是普遍联系的;从与周围其他事物的联系看,也是普遍的;从事物发展的历史和趋势看,该事物与过去和将来的联系也是普遍的。②联系这种关系在世界万事万物中都普遍存在的,因而具有普遍性。但一定要注意,不能把普遍联系理解为任何两个事物之间都有联系。  
发展:就是指新事物的产生,旧事物的灭亡,即新事物代替旧事物。  
新事物:是指符合客观规律,具有强大生命力和远大前途的东西。旧事物:是指同客观规律背道而驰、正在日趋灭亡的东西。  
事物是变化发展的原理:自然界、人类社会和人的认识都是变化发展的,世界上每一事物都有其产生和发展的过程,绝对不变、根本不发展的事物是不存在的。发展的实质就是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  
方法论意义:要求我们必须用发展的观点观察和处理问题,反对用静止的观点看问题。(1)要把事物如实地看成是一个变化发展的过程;(2)要弄清事物在其发展过程中所处的阶段和地位;(3)要有创新精神,促进新事物的成长。  
2.质、量、度。量变和质变。坚持适度原则。  
质,是使该事物成为它自身而区别于其他事物的一种内在规定性。  
量,是事物存在和发展飞规模、程度、速度、水平。  
度,是一定事物保持自己质的量的限度。  
量变与质变的辩证关系原理:(1)量变,指事物在数量和程度上的逐渐的、不显著的变化。量变是质变的前提和必要准备。任何事物的变化发展,都是先从量变开始的。没有量变做准备,就不会有质变。(2)质变,指事物显著的、根本性质的变化。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事物的变化发展必然先从量变开始,而当量变达到一定程度时,又必然会引起质变。(3)一次量变到质变的过程,并不等于事物发展变化的终结,新的事物又开始了新的量变,量变到一定程度时,又会引起新的质变。事物就是不断地经过“量变——质变——新的量变——新的质变”这样两种状态的循环往复,由低级到高级,由简单到复杂,永不停息地向前发展的。事物的变化发展都是量变与质变的统一。  
方法论意义:(1)要坚持适度原则;(2)要不失时机促成飞跃;(3)要重视量的积累。  
3.矛盾是事物发展的源泉和动力。坚持内外因相统一的观点。  
矛盾:是事物自身包含既对立又统一的关系。简言之,辩证矛盾就是对立统一。  
同一性和斗争性是矛盾的两个基本属性,它们同时存在于一个矛盾统一体中,矛盾双方既相互依赖又相互斗争,由此使矛盾双方的地位发生变化,去推动事物的运动、变化和发展。  
内外因辩证关系原理:  
内因:指事物的内部矛盾。 外因:指事物的外部矛盾。  
在事物的发展中,内因与外因同时存在,缺一不可。事物的发展是内因和外因共同起作用的结果。但是,内因和外因在事物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是不同的。内因是事物变化发展的根据,外因是事物变化发展的条件,外因通过内因而起作用。  
方法论意义:要求我们在观察和处理问题时,就要既看到内因,又看到外因,坚持内因和外因相统一的观点。  
4.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坚持矛盾分析的方法,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矛盾的普遍性:矛盾存在于一切事物之中,并且贯穿于事物发展过程的始终,即  
矛盾无处不在,无时不有。  
方法论意义:要承认矛盾的普遍性和客观性,敢于承认矛盾、揭露矛盾,而不能害怕矛盾、回避矛盾和掩盖矛盾。承认矛盾的普遍性和客观性,是正确对待矛盾的前提;要善于全面分析矛盾,坚持两分法,防止片面性。  
矛盾的特殊性:指矛盾着的事物及其每一个侧面各有其特点。表现为千差万别的事物都有自己的特殊本质,是区别事物的根据,也是认识事物的基础。  
方法论意义:在矛盾普遍性原理的指导下,具体地分析矛盾的特殊性。想问题、办事情必须坚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这是我们认识事物的基础,是正确解决矛盾的关键,是马克思主义的灵魂。反对不问具体情况千篇一律“一刀切”,反对把马克思主义当作教条的错误思想和做法。  
矛盾分析的方法:就是认识事物的根本方法。掌握矛盾分析的方法,就是要运用一分为二的观点,坚持两点论,两分法;要对具体问题具体分析;要善于把握重点和主流,坚持两点论和重点论的统一。  
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的辩证关系原理:  
首先,二者是相互联结的。一方面,普遍性寓于特殊性之中,并通过特殊性表现出来,没有特殊性就没有普遍性。另一方面,特殊性也离不开普遍性,不包含普遍性的特殊性也是没有的。其次,二者是可以相互转化的。随着场合的变化,普遍性和特殊性可以互相转化。  
方法论意义:对于我们正确地认识事物,学会科学的工作方法,具有重要的意义。
5.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矛盾的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坚持两点论和重点论的统一。  
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在事物的发展过程中处于支配地位、对事物的发展起决定作用的矛盾,叫做主要矛盾。其他处于从属地位、对事物的发展不起决定作用的矛盾,叫做次要矛盾。  
矛盾的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在事物内部居于支配地位、起主导作用的矛盾方面,叫做矛盾的主要方面。处于被支配地位、不起主导作用的矛盾方面,叫做矛盾的次要方面。  
两点论和重点论:两点论,就是在认识复杂事物的发展过程时,既要看到主要矛盾,又要看到次要矛盾;在认识某一种矛盾时,既要看到矛盾的主要方面,也要看到矛盾的次要方面。重点论,就是在认识复杂事物的发展过程时,要着重把握它们的主要矛盾;在认识某一种矛盾时,要着重把握它的矛盾的主要方面。  
6.事物发展的前进性和曲折性。热情支持新事物,正确对待前进道路上的挫折。  
事物发展前进性与曲折性统一的原理:事物发展的方向、趋势是前进的、上升的,但事物发展的道路是曲折的、迂回的。任何事物的发展都是前进性与曲折性的统一。前途是光明的,道路是曲折的,在前进中有曲折,在曲折中向前进,是一切新事物发展的途径。  
方法论意义:我们既要看到前途是光明的,对未来充满信心,积极鼓励、热情支持和悉心保护新事物成长,又要做好充分的思想准备,不断克服前进道路上的各种困难。要正确对待人生道路上的曲折;正确对待我国社会主义事业前进中遇到的困难。  
7.坚持辩证法,反对形而上学。  
唯物辩证法与形而上学的分歧原理:唯物辩证法和形而上学是两种根本对立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唯物辩证法和形而上学的根本分歧在于是否承认矛盾,是否承认事物的内部矛盾是事物变化发展的源泉。唯物辩证法主张用联系、发展、全面的观点看问题,认为矛盾是事物发展的动力,事物的内部矛盾是事物变化发展发展的根本原因。而形而上学则用孤立、静止、片面的观点看问题,它根本否认事物内部矛盾的存在,把事物变化的原因归结为外部力量的推动,因而看不到事物的联系、变化和发展。  
方法论意义:要求我们坚持唯物辩证法,反对形而上学,用联系的、发展的、全面的观点分析问题,切忌孤立、静止、片面地看问题,努力防止和克服思想上的片面化和绝对化。  
试题举例:  
选择题:  
1、非洲俗谚道:“如果你想走得快,就一个人走,因为没有人打扰;如果你想走得远,就要和大家一起走,因为可以互相帮助。”2007年,欧盟、东盟都加快了各自区域合作的步伐,在地区经济、文化等领域的交往愈加频繁。“想走得远,就要和大家一起走”是因为(  )  
A.社会性是实践的本质属性 B.集体主义是正确的价值取向  
C.整体的功能大于各个部分功能之和  
D.一事物与周围事物的联系是该事物存在和发展的条件  
2、“黄金周”休假安排,原本是为了拉动了内需,提高人民的生活质量,而且在一定时期内确也颇见成效。但近期官方公布的数据显示,实行“黄金周”之后和实行“黄金周”之前相比,国内旅游收入的增长率下降了10个百分点。许多事,在当时看来也许很有道理,但放到历史中检验,就失去了其合理性。这在哲学上给我们的启示是(  )  
A.要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树立整体观念  
B.矛盾的双方在一定条件下各向自己的对立面转化  
C.要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做到因时因地制宜  
D.要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既要看到现在,还要看到未来  
非选择题:  
3、材料一:塑料袋的发明在当时无异于一场科技革命,这种包装物既轻便又结实。但是同时也给人类带来了环保灾难,目前处理这些难以计数的废弃塑料袋只能高温焚烧或挖土填埋,必会产生大量有害烟尘和气体,长期污染土壤。  
材料二:针对塑料购物袋泛滥的危害,世界许多国家纷纷出台相关规定,限制或禁止使用塑料购物袋。2007年12月31日,国务院办公厅下发《关于限制生产销售使用塑料购物袋的通知》。  
结合材料一与材料二,请用唯物辩证法联系观的知识分析塑料袋与人类的关系。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无图版|110BBS ( 豫ICP备2020034528号 )

GMT+8, 2024-6-1 13:40 , Processed in 1.995132 second(s), 16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