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0BBS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卓美眼科专家帮你顺利入警
查看: 1162|回复: 0
收起左侧

打造“社区里的110、家门口的派出所”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3-4-5 11:31:22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110BBS论坛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x
为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和公安部“江苏会议”要求,进一步打牢基层基础工作,努力创建“发案少、秩序好、社会稳定、群众满意”的社会环境,提升社区公共安全管理水平和人民群众的安全感,日前,南京市公安局制定出台了《关于深化社区警务工作的十条措施》,拉开了新一轮社区警务改革的序幕。  社区是社会和城市的细胞,是公共管理服务的落脚点和着力点,尤其对于特大型城市来说,如何加强和创新社区管理,是地方政府面临的重要挑战。为此,南京市公安局专门成立了由副市长、市公安局局长徐锦辉担任组长的社区警务工作领导小组,就如何开展动态化、信息化、社会化下的基层基础工作进行专题调研,并确立了警力下沉、警务前移的基本思路,推出了《关于深化社区警务工作的十条措施》。
  根据《十条措施》,警方将进一步增加社区民警力量配备,力争在2014年底前,将社区民警配比提高至25%。社区民警5年内不得调离本警务责任区,以确保警务工作的连贯性。同时,社区民警将不再参加离开本警务区的非警务活动,确保每周不少于30个小时的社区工作时间。与此同时,警方还将逐步建立起社区警务、巡逻防范、先期处置“三位一体”的勤务模式,要求社区民警带队巡逻、就地接处警、社区发案必到现场,并为社区民警配备移动警务通、移动上网本等工具。通过优化社区警务勤务机制、推进社区警务信息化应用、加强社区警务室标准化建设等举措,将社区警务室打造成“社区里的110,家门口的派出所”。
  警力下沉 家门口的派出所
  “他们天天在社区,就好像派出所延伸到了社区里”
  那么,新政实施的效果如何呢?日前,记者来到了位于南京“第一商圈”的华侨路慈悲社社区,亲身体验了新的社区警务措施给社区工作带来的变化。
  上午8:50,社区民警马兴贵和他的搭档孙朝平就准时出现在了位于华侨路的慈悲社社区警务室里。打开移动警务通,警员定位系统自动将社区民警的方位传送至派出所调度室,与此同时,今日工作重点、警情防范提示、接处警指令……智能调度系统将当日工作要求一一通过移动警务通传送过来,一天的忙碌工作开始了。
  地处新街口的慈悲社社区,拥有常住人口11000余人,暂住人口4000余人,辖区还有金鹰等3家大型商场、金陵饭店等10余家大中型酒店、30余家大中型餐饮,社区民警管理和服务工作压力之大,可见一斑。每天从早上开门到晚上下班,警务室里前来咨询、求助、办事的群众络绎不绝,抽出时间,他们还得上门走访、巡逻盘查。
  40出头的马兴贵已经在慈悲社社区工作了五年,他坦言,随着市公安局对社区警务工作要求的不断提升,自己和同事肩头的担子也越来越重。但是,作为一个干了18年社区工作的老民警,他又觉得自己现在是赶上了一个好时候:社区民警“减负”了,自己和同事老孙可以全心全意投入社区工作了。而这,要归功于新出台的南京市公安局深化社区警务工作《十条措施》。
  根据《十条措施》,社区民警将不再承担刑事、治安案件侦破、大型活动安保等非社区警务工作,警务室就是他们的办公室,社区就是他们的服务区,除了参加派出所的例行会议,他们每周的社区工作时间能达到四十个小时以上,真正实现了警力的下沉。
  对于社区民警工作时间的变化,老百姓的感受最为强烈:“马警官和孙警官现在天天在我们身边,就跟我们家里人一样,有什么问题,抬脚就能找到他们,也不用专门跑派出所了。”社区老居民张阿姨如此形容她天天能见到民警的感受。
  “前几天因为华侨路房产中心遇到办证高峰,马警官去了现场执勤,两天没见到他人,我都急坏了。”在慈悲社区社区党委书记杨惠宁看来,现在的社区民警就是社区的重要一员,“他们天天在社区,就好像派出所延伸到了社区里,安全防范工作无缝对接,老百姓心里也就踏实了。”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无图版|110BBS ( 豫ICP备2020034528号 )

GMT+8, 2024-6-6 08:03 , Processed in 0.106542 second(s), 16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