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0BBS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卓美眼科专家帮你顺利入警
查看: 292|回复: 0
收起左侧

[申论] 打破常规反培训 新的写作思路你敢这样写吗?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7-11-29 15:55:53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110BBS论坛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x
 现在市面上众多培训机构,写文章的时候模式采用1+3模式,就是一个中心论点,三个分论点的模式。但是北京华图认为,这种文章过于模式化,模板化,怎样才能推陈出新,让阅卷人眼前一亮呢,这里告诉大家一个新的模式,就是围绕一个话题,多个角度去分析,整篇文章都在表达观点,分析问题,分析原因,提出对策,最后层层深入,引出最终的一个观点。具体看下面的解析。  不必担忧农民后继乏人
          前些日,媒体采访一位55岁的职业中粮农民,他面露担忧地说,平时村里基本上看不到年轻人的身影。当前中老年人种田已经成为普遍现象。现在的田好歹还有人种,再过十来年,等我们这些人老了、种不动了,谁来种田就真成为一个问题了。【通过一个具体的案例,老百姓的话,引出存在的问题,土地撂荒,农民种田积极性差】
          他似乎道出了当前我们农业生产中的一个困境:农民后继乏人!在土地上耕作,成了食之无味、弃之可惜的营生。的确,从感情上说,农民后继乏人难以接受,但对于整个时代来说,却是发展的必然结果。【该段为过渡段,既总结出问题农民后继乏人,又引出观点,是时代发展的结果,这个观点不是总论点,而是作者其中一个观点。承上启下,为什么是发展的必然结果呢?】
          农村的空心化是与当前工业化、城镇化的快速发展相伴生的。随着工业化发展,城市会提供越来越多的工作机会,加上城镇户籍闸门的松动,必然会有越来越多的年轻人离开农村。农民后继无人就是市场选择的必然结果。【分析出原因,外在的诱惑】农业为何难以吸引年轻人?原因很简单,付出与收获不成正比。就付出来说,大多数地区,农业依然处于手工作业阶段,依旧在“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但倘若仅仅在自己的一亩多的口粮地“土里刨食”,养家糊口都是难题。在这个市场经济的年代,投入与产出相差这么大,谁会坚守呢 ?于是,农村青壮劳力都奔向了城市里工资更高的工业、服务业,农田留给老一辈打理。【分析原因,内在原因】
          那么问题来了,“70后不愿种田,80后不会种田,90后不谈种田”,我们的土地谁经营?倘若酿出粮食危机怎么办?【过度,为下文铺垫对策】
          发展的问题,我们通过发展来解决,不必杞人忧天。20年前,国企改制产生了大量下岗工人,我们也在问以后谁当工人?可实际呢,中国发展成世界工厂,培养成数以亿计的产业工人,目前蓝领的工资已经超过白领。只要我们坚持用市场配置生产要素,当农业的价值通过市场得到体现,农民的收入自然会大大提升,自然就会有人来做农民。【通过市场配置来解决】
          不仅如此,“农民后继乏人”,反而是一个机遇。德国农业人口约150万人,不足总人口的2%,农业对国民经济的贡献约占7%;日本农业人口239万人,只占日本人口总数的1.9%,农业却足以满足1.36亿人口的需求。但谁能否认日本、德国农业强国的地位?事实上,随着机械化的逐步推进,我国是不需要这么庞大农业人口的。因此,“农民后继乏人”,非但不是危机,其映照的反而是农业生产力的提升,带给我们的是农业机械化产业化发展的契机。【辩证的思维,前面说问题需要解决,也谈了如何解决,辩证的思维,指出这从侧面也是一个机遇,要求我们发展农业机械化。阳光心态。】
          当然,正确看待“农民后继乏人”,让农业产生质的飞跃,政府并不是无事一身轻。目前而言,政府要做的一是加快引导土地流转和增加农机补贴力度。用产业化、机械化排除“农民后继无人”的担忧。二是加快科技下乡、培训下乡力度。培养一批真正懂农村、会生产的农业科技工作者和职业农民,让农业插上科技的翅膀。【本篇文章写作思路,一波三折,荡气回肠。话锋又转回来,虽然说是一个机遇,但是还是要重视起来,一种警醒心态。】
          总之,哀叹“农民后继乏人”,是观念上不自信的表现。对我们这个时代而言,农业的高速发展不需要农民人满为患。【回扣标题】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无图版|110BBS ( 豫ICP备2020034528号 )

GMT+8, 2024-6-4 20:59 , Processed in 0.103978 second(s), 16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