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溪 发表于 2014-5-6 17:18:11

事业单位考试行政能力测试复习资料:巧解翻译推理题(上

事业单位考试行政能力测试复习资料:巧解翻译推理题(上) 【导语】在事业单位行测考试中,判断推理题中的翻译推理题是考试的重点内容之一。中公为考生带来行政能力测试复习资料:巧解翻译推理题(上)。 翻译推理即先翻译后推理,第一步:翻译。所谓翻译就是把题干中的语言翻译成逻辑语言,并且用逻辑符号表示。第二步:推理。所谓推理,就是根据相关逻辑规则进行推导。 一、 典型翻译推理 (一)题型辨识 典型的翻译推理类题目最明显的标志,也就是关联词,题干中会出现一组或几组关联词的形式。如“如果……就……”,“只有……才……”等等。 (二) 两组翻译 最主要的关联词有两组: 1.“如果……就……”,该组关联词所涉及的逻辑规则可以用一句简单的口诀来帮助记忆,即“如果就,前推后”。 【例】命题:“如果天下雨,那么地就湿”,翻译: “下雨→地湿”。 (注意:逻辑中的“→”是有方向性的,单向指示,不可颠倒。) 将命题分为前件和后件的话,该翻译可以简述为“肯前必肯后”。 2.“只有……才……”,该组关联词所涉及的逻辑规则也可以用一句简单的口诀来帮助记忆,即“只有才,后推前”。 【例】命题:“只有努力学习,才能考上好学校。“,翻译 :“好学校→努力学习”。 另外,“如果……就……”和“只有……才……”各自的替代形式一定要熟练记忆,做好区分。替代形式如下: 只要A,就B; 不A,不B; 为了A,一定B; 除非A,否则一定不B; A→B: 凡是A,都B; B→A :A是B的必不可少的/必要条件; A离不开/必须B; A是B的基础/核心/关键; A,所以B ……。 (三) 推理规则 翻译推理的推理规则涉及两个技巧: 1.递推规则。A→B,B→C; A→B→C或A→C 【例】天下雨→地湿、地湿→不出门 由此,我们可以推导出:天下雨→地湿→不出门 或 天下雨→不出门 2.逆否命题。A→B; -B → -A 【例】下雨→地湿;地不湿→天一定没下雨 该逆否命题可以简述为“否后必否前”,实际上一个命题可以有四种形式,但是正确的两种,典型的错误两种,在此,小结一下,正确形式为“肯前必肯后”、“否后必否前”;典型错误为“否前”、“肯后”。(错误原因:由于一个命题“否前”“肯后”推不出确定结论,所以,在选项中,如遇到“否前”、“肯后”推出确定结论的选项,该类选项一定是错误选项,除非“否前”、“肯后”推出的是可能结论。) (四) 例题点拨 【例题】亚里士多德学院的门口竖着一块牌子。上面写着“不懂逻辑者不得入内”。这天,来了一群人,他们都是懂逻辑的人。如果牌子上的话得到准确的理解和严格的执行,那么以下诸断定中,只有一项是真的。这一真的断定是( )。 A.他们可能不会被允许进人 B.他们一定不会被允许进入 C.他们一定会被允许进入 D.他们不可能被允许进入 【解析】A 。“不懂逻辑者不得入内”,实际是“不A……不B……”的形式,也就是“只有……才……”的替代形式,回忆口诀即“只有才,后推前”,也就可翻译为:“入内→懂逻辑”。题目中还给了信息“他们都是懂逻辑的人”,此信息正是命题的后件,也就是“肯后”的情况,那么“肯后”若正确的话后面一定是“可能”的结论,观察选项,A选项为可能的结论,故选A。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事业单位考试行政能力测试复习资料:巧解翻译推理题(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