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umingzero 发表于 2018-9-17 08:40:30

小学初中高中学段心理发展特点汇总

小学初中高中学段心理发展特点汇总我国心理学家通常按照个体在一段时间内所具有的共同的、典型的心理特点和主导活动,将个体心理发展划分为8个阶段,即乳儿期(0~1岁)、婴儿期(1~3岁)、幼儿期(3~6、7岁)、童年期(6、7岁~11、12岁)、少年期(11、12岁~14、15岁)、青年期(14、15岁~25岁)、成年期(25~65岁)、老年期(65岁以后)。1.童年期【小学学段】又称学龄初期。这是一个人一生发展的基础时期,也是生长发育最旺盛、变化最快、可塑性最强、接受教育最佳的时期。特点:(1)学习开始成为儿童的主导活动,通过识字、阅读和写作,小学生从口头言语逐步过渡到书面言语;(2)思维开始从具体形象思维为主要形式过渡到抽象逻辑思维为主要形式,但这时的抽象逻辑思维仍须以具体形象为支柱;(3)在小学生的心理发展中,个性的发展占有重要地位;(4)通过集体活动,自我意识进一步发展,对自我已有一定的评价。(5)尽管小学生的道德认识与道德行为容易脱节,但对道德概念的认识已从直观具体的、比较肤浅的认识逐步过渡到比较抽象的、比较本质的认识,并开始从动机与效果的统一来评价道德行为。2.少年期这一时期是指11、12岁到14、15岁,大致相当于初中阶段。又称学龄中期,这是个体从童年期向青年期过渡的时期,具有半成熟、半幼稚的特点。特点:(1)整个少年期充满着独立性和依赖性、自觉性和幼稚性错综的矛盾。(2)少年的抽象逻辑思维已占主导地位,并出现反省思维,但抽象思维在一定程度上仍要以具体形象作支柱。(3)心理活动的随意性显著增长,能随意调节自己的行动;(4)成人感产生,独立意识强烈;(5)开始关心自己和别人的内心世界,同龄人间的交往和认同大大增强,社会高级情感迅速发展;(6)道德行为更加自觉,能通过具体的事实概括出一般伦理原则,并以此来指导自己的行动,但因自我控制力不强,常出现前后自相矛盾的行为。3.青年初期【中学学段】青年初期是指14、15岁~17、18岁的时期,相当于高中时期。青年初期是个体在生理上、心理上和社会性上向成人接近的时期。特点:(1)他们的智力接近成熟,抽象逻辑思维已从“经验型”向“理论型”转化,开始出现辩证思维;(2)占主要地位的情感是与人生观相联系的情感,道德感、理智感与美感都有了深刻的发展;(3)能比较客观地看待自我,形成理智的自我意识,但是理想的自我与现实的自我仍面临着分裂的危机,自我肯定与自我否定常发生冲突;(4)意志的坚强型与行动的自觉性有了较大发展。齐齐哈尔分校
地址:铁锋区和平西街5号(联营交通岗南100米)
电话:0452-8888061
齐齐哈尔公考交流群号:157947394
微信号:qqheoffcn
更多课程信息请登陆:http://qqhe.offcn.com/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小学初中高中学段心理发展特点汇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