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0BBS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卓美眼科专家帮你顺利入警
查看: 1649|回复: 14
收起左侧

[其他] 瞅瞅这诗 这叫一个绝!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9-9-10 21:32:58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110BBS论坛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x
本帖最后由 末落 于 2009-9-10 22:25 编辑

pz003859-0312.jpg pz003859-0314.jpg

张宗昌(1882年-1932年)曾是北洋政府时代的风云人物。他幼年曾随母乞讨,18岁闯关东,在赌局当镖手,与流氓、扒手为伍。后来靠着百余土匪为本钱,做了国民革命军的骑兵团长。他先后又投靠过袁世凯、张勋、冯国璋、张作霖,最后当上了段祺瑞的苏皖鲁三省剿匪司令。1932年9月,张被韩复榘派人刺杀于济南火车站,卒年50岁。 军阀张宗昌本是一介武夫,数学学得极差,人称其有三不知:不知手下到底有多少士兵,不知腰里有多少银子,不知房中有多少小老婆。但是这位一问三不知的莽汉因追随胡帅张作霖有功,被封为山东军务督办。那张宗昌觉得自己既然身为###的父母官,不带点斯文,枉来山东一趟。于是,现场拜师学艺。
一番苦练之后,那张宗昌功力大进,不久便出版一本诗集,分送诸友同好。百年中国,诗人成群,但象张宗昌这样仍有诗句流传、仍被人惦记的诗人寥寥无几。以下摘抄几首,可谓奇文共欣赏。

笑刘邦
听说项羽力拔山,吓得刘邦就要窜。
不是俺家小张良,奶奶早已回沛县


俺也写个大风的歌
大炮开兮轰他娘,威加海内兮回家乡。
数英雄兮张宗昌,安得巨鲸兮吞扶桑。

游泰山
远看泰山黑糊糊,上头细来下头粗。
如把泰山倒过来,下头细来上头粗。


200752511313874827.jpg 01200000011727115355721005886_s.jpg
 楼主| 发表于 2009-9-10 21:33:32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末落 于 2009-9-10 21:41 编辑

天上闪电

忽见天上一火链,好象玉皇要抽烟。
如果玉皇不抽烟,为何又是一火链。

这个我觉得最经典! 哈哈!!
站长新浪微博https://weibo.com/494920
关注招警、公务员考试最新考试信息考试动向从关注站长微博起步
点击举报违法不良信息,奖励论坛积金币www.110bbs.com
为响应全国整治互联网低俗之风专项行动,110BBS特别推出举报违法和不良信息专帖。
 楼主| 发表于 2009-9-10 21:34:22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末落 于 2009-9-10 21:41 编辑

大明湖

大明湖 明湖大
大明湖里有荷花
荷花上面有蛤蟆
一戳一蹦达

游蓬莱阁

好个蓬莱阁,
###真不错。
神仙能到的,
俺也坐一坐。
靠窗摆下酒,
对海唱高歌。
来来猜几拳,
舅子怕喝多!


破冰歌

看见地上一条逢
灌上凉水就上冻
如果不是冻化了
谁知这里有条逢
发表于 2009-9-10 21:42:53 | 显示全部楼层
才子啊  好打油诗!!
 楼主| 发表于 2009-9-10 21:48:07 | 显示全部楼层
据有关人士考证,在1925年张宗昌统治山东期间,曾经花重金,请出清末最后一科的状元王寿彭做山东教育厅长,并拜王为师,让这位状元公教他做诗,结果是出了一本诗集《效坤诗钞))(注:效坤为张宗昌的字),分赠友好。这位状元据说本来不该是第一,只因殿试的时候正好赶上西太后的生日,主事的人为了拍老佛爷的马屁,故意将个叫寿彭(寿比彭祖)的人提到前面,好让老佛爷第一眼就看见吉利的字眼,龙心大悦。按说,虽然清朝最后一科考的是策论,但混到了状元,试帖诗总是做得的,不知怎么,王状元待到教学生的时候,居然一色的薛蟠体。其实,就是不做这番考证,看着这薛蟠体的“诗”,读者大概也能相信,我们的张效帅,的确做过诗的。
  
    其实,张宗昌当时不仅做过诗,而且还印刷出版过十三经,据看过张版十三经的印刷业人士说,那是历史上印刷和装帧都最好的十三经。在大印十三经的同时,张宗昌还让王状元整顿山东的教育,在学校里提倡尊孔读经,规定学校里必须设经学课,说是要挽回道德人心。看来,我们的张效帅跟薛蟠确有不同,做诗不是和妓女戏子逗着玩,主要为了偃武修文。
  
    耀够了武的有权有力者,总是免不了要弄点文,从小的方面讲,是他们总以为自家应该能文,甚至做诗,隋场帝不是说过,就是跟士大夫们比诗才,他也应该做皇帝的。从大的方面讲,修文是为了更好的统治,毕竟,在中国这个“诗之国”里,修文或者能文的统治者,总是可以获得更多的统治合法性,因为“文”在古意里,也包含道德,修文也意味着以德治国。退一万步说,至少让众多的文人士大夫心里感到踏实―哦,原来上头的跟我们有同好!明朝的永乐皇帝朱棣夺了侄子的皇位,杀够了人(对建文的忠臣夷十族),于是有了《永乐大典》,扬州十日,嘉定三屠之后,清朝有了《古今图书集成》、有了《四库全书》。当然,到这个时候就用得着文人了,于是皇帝身边围了一群能文能诗的“上行走”,有权的大臣身边有能文能诗的清客,人们围着一个中心诗酒唱和。传到我们的张宗昌了,身边来了一个状元公王寿彭,于是大家都不再稍逊风骚,不仅书编出来了,而且有诗传世。只是当年的乾隆皇帝留下了四万多首(写了可能有上十万),而张宗昌才薄薄的一小册,难怪康乾盛世总是那么让人看好,说也不够,写也不够,演也不够。
发表于 2009-9-10 22:38:27 | 显示全部楼层
R:3(3)
发表于 2009-9-10 23:08:33 | 显示全部楼层
发表于 2009-9-13 18:08:37 | 显示全部楼层
发表于 2009-9-13 18:16:14 | 显示全部楼层
发表于 2009-9-13 18:16:31 | 显示全部楼层
楼主原来好这口/.......
发表于 2009-9-15 09:31:35 | 显示全部楼层
发表于 2009-9-15 09:53:02 | 显示全部楼层
:p20060815211451560
发表于 2009-9-25 10:55:59 | 显示全部楼层
游泰山
远看泰山黑糊糊,上头细来下头粗。
如把泰山倒过来,下头细来上头粗

这首比较出名...
发表于 2009-9-25 10:57:56 | 显示全部楼层
发表于 2009-9-25 17:14:09 | 显示全部楼层
发表于 2009-9-25 17:17:57 | 显示全部楼层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无图版|110BBS ( 豫ICP备2020034528号 )

GMT+8, 2024-6-5 15:40 , Processed in 0.147728 second(s), 19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