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0BBS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卓美眼科专家帮你顺利入警
查看: 4477|回复: 21
收起左侧

[综合资料] 培训班资料经典40篇申论范文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1-4-10 22:43:41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110BBS论坛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x
40篇优秀论述范文
阅读下列各地公务员录用考试中优秀的答卷,分析其在选取题目、利用材料、确立观点、组织结构、使用成熟的行政语言等方面的特点。
1.完善大学生村官制度刻不容缓
每年的大学毕业生都在成倍增长,但同时上百万的应届高校毕业生又未能如期就业,就业形势严峻,大学生村官是大学生们在特殊时期的特殊选择。国家也出台政策鼓励大学生到基层当村官。但是仍存在部分大学生村官被辞退,或者一找到好工作就开溜的现象。因此完善大学生村官制度刻不容缓。
大学生村官制度是希望将优秀的有知识的大学生吸引到农村来,既可以为新农村建设予以人才方面的支持,又能使大学生在实践中得到锻炼,提升自己各方面的能力。但是现实中,大学生合同期未满被辞退;服务期间虽然可以有所作为,但是生活压力较大,不能安心工作,同时在有些地方也存在村镇领导不支持大学生村官的事情。在种种困难面前,要从以下几方面完善大学生村官制度:
首先,对大学生村官进行岗前培训。由于就业形势严峻,有相当一部分大学生选择到农村当村官是特殊时期的特殊选择,将大学生村官当作一种过渡,为便于报考公务员打基础,或者以为做村官比较清闲,既能拿工资养活自己,还不耽误复习考研,所以对大学生村官进行岗前培训尤为重要。通过聘请教授、老师、博士给大学生村官授课,使大学生从中了解农村的现状,村官的使命,清醒地认识自己在农村工作的任务、责任,既学到知识,又能从中得到启发,以饱满的热情投身到工作中,并有所作为。
其次,对大学生村官进行岗中培训引导。有了饱满的工作热情,最重要的是在实际工作中进行实干。村镇领导应当对大学生村官工作进行充分支持,让大学生村官起带头示范作用,带领农民进行科技种粮,真正让科技支持农业。另外,大学生可以利用自己知识的优势,组织培训班,既可以向农民传授科技知识,又可以讲授如怎样感恩父母,父母应如何尊重子女的选择的课程,如材料中大王府村的大棚蔬菜,就成为凤阳县大学生村官中的典型,由此,使大学生村官真正发挥自身优势。
最后,通过岗后分流完善大学生村官制度。如何能吸引更多的大学生到农村来,如何让大学生在农村实践中发挥自身优势,更加支持新农村建设。因此,可以完善岗后分流,如对大学生村官在考研时,可以予以加分鼓励;优先录取任期已满且通过相关考试的大学生村官为公务员,或者在公务员考录中予以加分等,或者对大学生村官给予贷款优惠政策,以便鼓励更多的大学生主动走向农村,服务新农村建设。
投身农村,服务农村,在村官岗位上锻炼自己,在农村工作中不断完善自我人生,提高自己各方面的能力。当然,大学生村官制度还有待完善,但是我们依然相信,这将是大学生丰富自己人生经历中值得期待的选择。
2.破解发展难题,推进新农村建设
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重点讨论了农村问题。指出农业、农村、农民问题关系全党和全国事业发展的全局。在当前国际金融危机不断蔓延的大背景下,将农村发展作为拉动内需、促进经济复苏的主要动力将是一项明智科学之举。我国的经济发展已经到了工业反哺农业、城市带动农村发展的新阶段,推进新农村建设,建立现代农业发展模式势在必行。
促进农村发展,有一个最大的顽症,就是“二元结构”。主要表现为城乡差距不断加大,这造成我国经济发展不平衡,影响了社会和谐。因此,要想谋得农村发展就不惜破解“二元结构”这个难题。目前,我国破解这个难题的条件已经具备。
城乡二元结构的形成是由我国不同阶段的发展战略不同形成的,因此,破解这个难题需要从多个方面、多角度入手:
第一,各级政府要实现工作中心的转移,将“三农问题”摆在突出位置,重点解决。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为我们如何发展农村指明了道路,在改革开放关键时刻,必须抓住解决三农问题的良好机遇,坚持多予少取的方针,加大对农村的政策支持力度和财政补贴力度,为农村改革发展提供充足的动力。
第二,解放思想,建立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机制。积极调动农村各种积极发展因素为经济发展服务。加快土地流转制度实践,让这项重要的经济因素真正为农民带来实惠,盘活农村经济的全局。
第三,完善社会管理,促进社会和谐。促进社会的公平正义,加快建立覆盖城乡的社会保障体系,完善收入分配制度,让农民安居乐业,共享和谐社会。
第四,多途径发展现代农业。推动科学发展,以科技创新带动农业增产、增收和农村繁荣。加快将科技成果转化为农村实用技术力度,以科技发展带动农村经济发展,走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之路。
发展农村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群策群力才能解决。促进三农问题解决既是难题又是机遇,只要我们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科学决策、科学执政、科学发展,必将成功解决农村发展难题,推进新农村建设。
3.安全生产责任重大
胶济铁路、山西襄汾尾矿库、深圳舞王俱乐部等的一系列安全生产事故一次次警示着我们,目前的安全生产问题重重,严重威胁着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
首先,从生产者的角度来说,很多企业、生产部门的安全生产认识不到位,甚至无视国家的法律法规和政府的安全监管,无视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违规建设、非法生产。其次,安全监管部门监管工作失职,国家的相关规定、法律法规得不到有效地执行。监管部门无视自己的责任,渎职严重,甚至存在众多腐败现象,违规生产的企业和部门得不到及时查处,埋下了诸多的安全隐患。再次,很多地方政府领导不到位,安全生产的责任落实不到位,甚至有些政府官员为了片面追求政绩,包庇违规生产者,监管工作流于形式。最为严重的是,很多地方事故瞒报现象严重,为了逃避责任、怕上级部门追究,他们抱着侥幸心理,竭力掩盖事故真相。
这些安全生产漏洞和问题的存在,使国家和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受到严重侵害,不但有违于我们的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的目标、更给和谐社会的建设埋下重大隐患。因此,应从以下几个方面着力落实安全生产的责任:
地方政府作为第一责任者,要对本地区的安全生产工作负全责,实行问责制,具体责任落实到具体干部。下达具体的安全生产控制指标,把安全生产的指标纳入到地方领导干部政绩考核的内容当中。
企业是安全生产的主体,对违规生产的企业、单位严厉查处,加大惩罚力度,责令其限期整改。对于无视监管、仍旧违规生产的部门,坚决地吊销其营业执照,停业整顿。
监管部门要严格执法、依法行政,认真履行自己的职责,监管到位。有必要的,要实行多部门联合执法,对于执法队伍中存在的失职、渎职、腐败现象,要坚强管理,不断提高监管队伍的水平。
对于事故瞒报者,严惩不贷。让他们瞒报的成本比事故造成的损失成本还要高,加大责任的追究力度,重判重罚。
新闻媒体既要及时的报道、纰漏非法违法生产行为,又要大力宣传安全生产的理念和法律法规,宣传各地区安全生产的经验
利用各种渠道,多方面的,在全社会范围内宣传安全生产的政策法令,普及安全生产的常识,树立全体公民的安全生产的意识,帮助公民维护自身的生产生活安全权利。
安全生产关乎千家万户的幸福生活、关乎百姓自身最直接、最现实的权益;也关系到每一个企业长久的发展,关系到国民经济持续健康快速的发展。我们要在全社会树立安全生产观念,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做好安全生产的监督管理工作,切实落实科学发展观,使经济的发展走上良性循环的轨道。
4.走出热暖涨价的困境
近几年来,听证会成了“涨价会”。“逢听必涨”成为惯例,备受民众诟病。供气涨价、供水涨价、供电涨价、供热涨价。理由无一例外,原材料涨价了。难道公益事业的成本涨价就该由民众来买单吗?
以供热涨价为例,供热涨价的首要原因是煤炭价格上涨幅度过大,而煤炭价格上涨的主要原因是国家的税收政策所致。因此,解决供热涨价,进而解决公益事业中存在的种种不合理现象,政府的责任义不容辞。
政府要加大对教育、卫生、医疗、交通、水、电、暖等关系国计民生的公益事业的投入,加大对公益行业的政策及经济扶持,使公益事业真的益于公众,使人民群众确实享受到发展成果。
首先,要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快经济社会发展,实现又好又快发展。俗话说:手中有粮,心中不慌。只有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实现经济社会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政府的财政收入增加了,人民群众的钱包充实了,方能从容应对各种涨价,各种危机。
其次,要以人为本,切实关注民生。十七大提出,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共产党人的宗旨就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各级政府要在大力发展经济的同时,把关系国计民生的公益事业要当成大事切实抓好,从人民群众的利益出发,解决好关系人民切身利益的一切事。
最后,要加强责任政府建设。为官一任,造福一方。各级政府要对各项公益事业进行科学筹划,长运谋划,增强决策的科学化、公开化、透明化。让人民群参与政府决策的每个环节。凡是群众需要的,政府要不遗余力地办;凡是群众反对的,即使是好事,也要缓办或不办,把人民群众的满意作为政府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胡锦涛总书记指出:“群众利益无小事”。供热、供水、供气、看似小事,实则小事不小,各级政府必须抓紧抓好。
5.加强道德建设,提高文明素质
近年来,随着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的不断深入,我国公民的思想道德素质有了新的提高,在各个领域涌现出了一大批先进英模人物。但有一些地方依然放松道德建设,是非、善恶、美丑界限混淆,倡导与荣辱观不相协调的观念,“换偶”、“人肉搜索”等给人们带来的是道德和伦理的沦丧,会给社会带来潜在的不稳定因素。因此,加强道德建设,提高全民族文明素质志在必行。
随着科技的飞速发展,对人们的生活正在产生深刻的影响。这为人际交往、思想交流提供了新渠道和新手段,开辟了社会精神生活的新领域和新空间,同时,存在的道德多元化问题也给思想道德建设提出了严峻挑战。特别是互联网等新兴媒体迅速崛起,对群众尤其是青少年的思维方式、价值取向和审美情趣等影响越来越大。加强正面宣传和引导,增强道德建设的主动性和针对性是一项重大而紧迫的任务。
首先,建立和完善激励监督机制,引导人们养成良好行为习惯。加强道德建设必须把自律与他律结合起来,要形成激励机制,鼓励人们积极向上,追求真善美。在全社会形成讲道德光荣、不讲道德耻辱的良好社会风气。
其次,完善行为准则,使道德建设融入工作、学习和生活中。制定切实可行的具体行为准则,把基本道德规范转化为人们自觉行动。对道德多元化问题起正面引领作用,使人们明辨是非、美丑。
此外,广泛开展教育引导,提高公众道德意识。报刊、电视、互联网等大众传媒,要把道德宣传教育作为重要任务,通过新闻、评论、讨论和公益广告等多种形式,营造道德建设的浓厚舆论氛围。要把道德教育贯穿到从幼儿园、小学、中学到大学整个国民教育体系,消除道德多元化带来的不利影响。
人无德不立,国无德不兴。公民的道德水平,体现着一个民族的基本素质,反映着一个社会的文明程度。加强道德建设是提高全民族文明素质的一项基础性工程,随着我国道德建设的不断加强,我们整个中华民族的文明素质必将有新的飞跃。
6.加强我国行业自律建设刻不容缓
    随着我国经济快速稳定发展,市场行业自律问题日渐凸显出来,在社会经济和国家安全中的位置越来越突出。在这样的形势下,目前产生的方便面串通涨价、媒体缺乏真实、客观、全面性的报道;政府诚信缺乏;医患矛盾依然存在等问题逐渐进入人们的视野,已经引起人们的高度关注,建立公平、合理、有序、诚信的市场自律机制成为社会热点问题,引起强烈反响,尽快解决行业自律刻不容缓。
    行业自律的缺失影响市场竞争,影响百姓生活,影响社会和谐。行业不自律形成的垄断是多方面的,存在的领域是普遍和广泛的,要想打破垄断,维护国家行业自律,市场公平、有序、诚信仅仅依靠国家政策的力量是不够的,它需要社会公共参与,凝聚合力。
第一,相关部门尽快完善《垄断法》,建立全面具体的机制。材料中我们不难看出,我国《垄断法》还存在一定漏角,造成有企业串通涨价进行垄断,而并没有法律法规制裁。因此,应继续完善反《垄断法》等相关法律。
第二,行业应当进一步加强行业自律。引导本行业经营者依法竞争,不得以赢利为目的进行垄断,扰乱市场竞争秩序,本着公平竞争的原则,以改进技术和提高质量来加强市场竞争力。
第三,加强领导,强化执法力度,建立有效的权力监督机制和利益协调机制。对在市场竞争中以盈利为目的,不择手段,恶意扰乱市场竞争秩序的行为予以打击,决不手软,要成立专门的监督和执法小组,在某一区域主要领导亲自抓,落实首问负责制。
第四,加大政府公信力度。通过诚信建设打造政府政务公开、透明的原则,要让各项政务在阳光下运行,受到群众监督,防止欺骗百姓。
第五,强化舆论宣传,提高市民对行业自律执行不利的意识。通过报纸、电视、广播、宣传栏等形式加强自律宣传,提高群众反垄断意识,抵制行业不正当竞争行为,维护全民利益。
   强化行业自律,任重而道远,在全社会共同参与下,反垄断的坚冰将慢慢打破,我国行业自律将朝更加公平、有序、诚信的方向发展,社会将更加和谐。
7.综合治理食品安全刻不容缓
     近日,肉、奶、蔬菜、大米、蛋和鱼等与我们生活息息相关的农产品和水产品质量事件接二连三的发生,让广大市民忧心忡忡。我们不禁会问为什么这些农产品和水产品质量事件会频频发生?归根结底地说是因为没有找到问题和危机发生的根源,只治标不治本只能导致食品质量事件屡治屡发,应当从源头上进行根治。只有在加大对食品的具体监管加之法制、制度保证其根源的治理,才能达到标本兼治的效果,彻底消除质量事件的发生,使群众的餐桌更加安全。
应从以下几方面的工作入手落实综合治理食品安全这一措施:
首先,对于“出口型”农产品的标准要建立值得信任的检测机构,有关部门要以必要的行政手段来进行控制;对于出口型农产品生产的过程中要给予农民必要的科技支援,要严格控制其进入市场的价格在群众承受的范围内。可以对农民进行适当的补贴,防止其恶意抬价。要通过网络、手机等形式收集各阶层对不同品质农产品的需求,按规模外需配置给农民,防止因销售差而损害农民利益。
其次,实施具体管理方案的同时必须制定相应的法律和制度,保障这些具体措施的实施,对食品质量事件进行治本,达到标本兼治的效果。要建立有效的农产品营销采购制度,问题农产品的溯源制度及严格的农产品准入制度,保障农产品的溯源工作有制度可靠,同时保证农民的“出口品”不至于导致农产品价格无形的提价。必须要建立严格的农产品等级制度,供广大群众参选。对于市场上的聘请食品协管员,要建立透明的业绩考核制度,确保其发挥对食品的监管作用,同时要从法律层面上对农产品生产企业和农民合作组织有责任建立农产品生产纪录,以利于追溯,并且规定县级以上农业主管部门也必须实施农产品质量安全监测计划,对农产品进行监督抽查,以确保具体措施得到硬性保障,同时有利于引导其沿正确方向发展,标本兼治。
最后,要加大对出口型农产品及相应制度和法制的宣传和教育力度,让广大群众充分认识出口型农产品的优点。同时,让生产者了解制度和法制对食品的规定,督促其在生产过程中严格达标,安全生产。
食品安全关系广大群众的生命健康。要从具体监管到制度、法制,综合治理,标本兼治,给人民群众一个健康安全的饮食环境。
8.坚决实行并不断完善问责制
改革开放三十年来,我国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国家面貌焕然一新,人民生活水平大幅提升,社会秩序井然有序。但“和谐主旋律”的背后也不时出现“不和谐音符”:矿难时有发生,食品安全出现问题,安全事故接连不断,严重损害了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影响了党政领导干部的形象,降低了政府的公信力。重大安全事故连续发生,企业、工人、监管单位等难咎其职,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然而,政府部门和领导干部责任意识淡薄,成为引发一系列重大事故发生的主要因素。
由于责任意识淡薄,质量监督部门没有对食品卫生进行有效检查,致使“毒奶粉”进入市场,在一个又一个“祖国的花朵”的肾脏里埋下一个个“定时炸弹”;由于责任淡薄,政府部门在得知奶粉中含“毒”后,却迟迟不上报,不公开,导致毒害进一步扩大;监管部门在明知企业非法生产的情况下,却没有进行彻底整治和停产,直至特重大事故发生……
要解决政府部门和领导干部责任意识淡薄的问题,防止重大安全事故再次发生,切实维护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有效的方式就是建立、完善并坚决实行问责制。
实行问责制,是落实科学发展观,推行依法行政,建立责任政府的需要。政府的一切权力来自于人民,领导干部行使的每一项权力背后,都连带着一份沉甸甸的责任。发生涉及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的重大事故,身为安全生产第一责任人的领导干部,就应该站出来承担责任。
实行问责制,是提高各级领导干部素质的需要。领导干部是一种特殊职业,在管理国家和社会事务中,承担着重要使命,应该有高度的敬业精神。发生特大灾难事故,引咎辞职的虽是极少数人,但教育、警示的是多数人。问责制将让那些“太平官”们不再永享太平,让那些“当一天和尚撞一天钟”的“混官”们如梦初醒,再也不能混下去了。只有忠实履行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宗旨,恪尽职守,兢兢业业,做好各项本职工作,才能不负党和人民的重托。
实行问责制,还有利于完善干部能上能下的机制。干部能上能下已提了多年,但“下”始终是一个长期困扰干部制度改革的难题。一些干部只要不违法乱纪,只要不是年龄到点,职位很难挪动。实行问责制,让那些没有尽职尽责的干部主动下台,有利于建立正常的淘汰机制,奖优罚劣,激浊扬清。对有咎不辞的领导干部,还要启动罢免、弹劾等程序,追究其责任。
目前我国问责制度还存在许多问题和弊端。一是问责制缺少明确的执行标准。重大事故负责官员被免了职,喝茅台打了人的被免了职,公文上写错字的被免了职。事有大有小,官位有高有低,摘掉乌纱帽的问责之手没有明确的标准可以遵循;二是问责制缺少相关法律法规。国家现行的法律法规中,缺乏对问责制的概念、执行的标准和方法等内容的规定和条款;三是问责制缺少相应的监督管理。领导干部被问责免职后,有的在家休息一段时间后官复原职,有的跑到别处或外地做官,等等。
为了更好地建立、完善和推行问责制,必须采取以下措施:
一是加强领导班子和领导队伍建设,认真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树立以人为本的执政理念,增强领导干部的责任意识。
二是坚决实行问责制,对因责任意识淡薄、管理领导不到位、工作方面存在失职引发特重大责任事故的,要坚决问责免职。
三是加强问责制立法,明确问责范围,规范问责程序,加大责任追究力度,使问责制有法可依,有章可循。
四是加强对问责制的监督管理,充分发挥人大政协监督、政府内部监督、新闻媒体监督、人民群众监督的作用,加大对问责免职的监管。
五是把问责制制度化、透明化、普及化,贯穿到日常行政管理当中去。
只有不断建立、完善和推行官员问责制,才能真正让官员时刻警钟长鸣,才能使得官员真正增强责任感,依法行政,为民执政,才能从源头上根治安全事故频发的现状,从而保证我国经济又好又快的发展!
9.决不能以罚代管
    《行政处罚法》颁行10余年来,对行政处罚权和对公民权利的保护,作出了积极的贡献,这种维护正义的努力值得肯定。但是,现在一些行业,一些部门“以罚代管”的倾向有所抬头,不能不引起我们的高度重视。
    “以罚代管”的表现有以下几种:有的任意设定处罚种类,有的超越法定幅度设定处罚,有的不同机关重复处罚,有的罚款不开收据,有的扣押财产不列清单,有的吊销执照不说明理由,有的处罚不告知诉权,凡此种种,真是一个“乱”字了得。
    “以罚代管”的原因众多,“以罚代管”的实质是执法理念发生了偏移,“以罚代管”的根源在于制度的疏漏。
    以罚代管违反了《行政处罚法》的精神和原则,与依法治国相抵触,进而影响了社会稳定,影响了和谐社会的发展,我们必须坚决摒弃。
一是执法人员的执法理念发生偏移。没有把为民执法、为民服务放在首位,在监管过程中普遍存在以罚代管、只罚不管的问题。比如某地一家工厂发生火灾,企业恢复生产遇到极大困难。事后,职工们忙着捐款自救,可消防部门的巨额罚单也下来了。谈何有情执法?
   二是“罚款”成为地方政府重要的预算外收入来源。在我国现有财政管理体制下,许多地方政府的财政经费,都无法给足,索性打着“自筹经费,自收自支”的幌子,让行政执法靠某种“市场化”运作。
    三是“罚款”与执法者的利益挂钩。多罚多提,少罚少得,不罚不分,也助长了个别执法者权力滥用,想怎么罚就怎么罚,想罚多少就罚多少,毫无公平可言。管理就是收费,罚款就是创收在一些地方十分盛行.
     “以罚代管”、“乱罚款”,性质恶劣,影响极坏,危害巨大,不仅对企业不利,对社会的和谐稳定不利,更重要的是影响了党和国家政府在群众中的形象,甚至政府的公信力,必须引起各级政府的高度重视,切实加以解决。
    一是各级执法部门要加强自身建设,提高执法人员的素质,防止和纠正在执法中出现的以罚代管、重收费轻管理的错误做法。
    二是转变执法理念,牢固树立执法就是服务的思想,为民执法,为民服务。
    三是理顺收支关系。各种罚没收入严格坚持“收支两条线”,收支脱钩的原则。政府加大对执法队伍的经费保障,使执法人员彻底摒弃罚款不是创收的思想。
    四是加强督促检查。孟德斯鸠说过:“一切有权力的人都容易滥用权力。”只要法律制度存在疏漏,权力的滥用就在所难免,要加大检查力度,严肃处理乱罚单位和个人。
只要我们牢固树立以人为本的思想与和谐发展的理念,以罚代管的现象就会彻底绝迹。
10.提升暴雨应急能力 做好减灾防灾工作
近日来,连续的南方暴雨引发的洪涝灾害,使我国多个省份和地区受灾严重。受灾地区公路阻断、房屋倒塌、粮食被淹,蒙受了巨大的经济损失,受灾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也遭受威胁。为做好减灾防灾工作,提升暴雨应急能力刻不容缓。
此番南方连续强降雨引发的洪涝灾害,给受灾地区群众正常的生产生活带来了极大影响。为应对特重大突发自然灾害,我国制订了相关应急预案,建立探索防大灾应急机制,总结许多及时有效的应急措施。但由于基础设施抗灾力弱,应急预案不完善,抗灾救灾配套设施不到位,各部门协调抗灾较差等因素,阻碍了抢险救灾工作的顺利进行,给减灾防灾工作的开展落实带来不便。在现有应急体制机制的基础上,进一步提高暴雨应急能力,才能将人民群众的损失降到最低。
确保减灾防灾工作及时开展,将从如下几方面提高应急能力:
首先,建立健全应急机制,有效应对突发暴雨等灾害。科学分析暴雨发生规律,结合各地实际建立完善行之有效的应急处置预案。加强监测预警机制,提高预警水平和层次。健全防灾责任机制,做到权责一致。
其次,强化领导干部防大灾的认识,重视开展减灾防灾应急工作。平时要上紧预防大灾大难这根弦,做到“未雨绸缪”。出台《防御洪水方案》等政策措施,加强防洪设施的建设,定期检查泄洪设施的情况,将突遇暴雨等自然灾害纳入工作议程,设立减灾防灾考核制度。
再次,提高基础设施防灾抗灾能力。加大投入力度,提高公共基础设施例如公路、学校等防洪能力。加强地下管道排水功能,在城市凹陷地区或重要交通枢纽增设排水道,加大泄洪的作用。定期检查管道畅通状况,并落实到人。
此外,还要加强减灾防灾配套设备的日常储备,以确保大灾面前能迅速展开抢险救援。利用媒体、广播等宣传手段,提高广大民众防灾自救意识。相信在党和政府的指导下,不断提升暴雨应急能力,一定能最大限度地保障国家和人民的利益。
11.加大网络建设力度,打造和谐网络(删去)
12.加强网络文化的建设和管理
    随着科学技术和经济的发展,互联网对于我们来说已不再是一个陌生的话题,中国正成为世界第二大互联网大国,而网络也成了中国人生活的一部分。如何做好网络文化的建设和管理,不论是对国家来说,还是对民族,甚至是对网友个人来说都有非常重要的意义。这对于促进我们互联网产业的发展和整个健康文化的发展也有重大的意义。
加强网络文化的建设要从加强网络文化产业本身,加强对网络文化的管理和引导网民对网络的正确认识和科学利用三方面入手。
首先,要加强网络文化产业本身建设,这是加强网络文化建设的根本方法。
我国的网络文化产业起步较晚,大多数是依靠从国外、境外引进的网络产品,我国在几年前几乎没有自己出产的网络产品,我们必须加大对网络文化建设的重视,走科技创新之路,加快网络产业的发展。通过几年的努力,我们可以看到,我国的网络文化已经得到了快速的发展。以网络游戏为例,已由前几年的市场占有率不到百分之十,发展到今天的百份之七十,以后相信还会更多。
数量上的提高是不够的,我们还要加强网络文化产品的质量,这就需要国家大力的支持,需要继续得到广大民众的支持,更需要大量的科技尖端技术和人才。发展网络文化产业最离不开的就是人才,我们要加大网络文化产业从业者的培养,从高等院校的教育入手,也包括中等专业学校,必须相应的设有网络专业,培养这方面的人才,以满足网络文化发展的需要。
其次,加强对网络文化的管理,这是保证网络文化建设健康发展的关键。
网络因为具有虚拟性、开放性等特点,使网络管理工作难以有效进行,我们要加强对网络文化的管理,必须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从立法上,加快关于网络法律法规的出台,健全规范网络文化管理的规章制度,使网络文化在有法可依的前提下进行,为网络文化的建设提供法律保证。
从执法上,加强对网络的监督执法力度,严格执法,对违法者要严加处罚,该罚款的罚款,该吊销营业执照的吊销营业执照;同时要建立一支高素质的网络文化执法队伍,保证网络文化管理的有效进行。
从网络营业者方面来说,要加强对他们的教育,加强文明网络、和谐网络的宣传,形成健康、文明、向上的网络文化市场。
第三,加强宣传和教育,使网民对网络有正确的认识和科学的利用。
在相当一部分的网民中,尤其是青少年中,上网目的往往只是娱乐,甚至在网络游戏上花费大量的时间,出现了网络成瘾这样的一系列问题,我们必须加强对网络文化的正确认识,就如何真正认识利用网络,对青少年加强教育。
要做到这一点,我们要从教育体制入手,不能仅仅教会学生怎样上网,更要加强对如何从网络中寻找对自己有用的知识,如何利用网络为自己服务等方面的教育,使学生从小便树立良好的心态,从小就对网络有充分的认识。这不仅需要学校的努力,也需要家长的协助,要规范和控制孩子的上网时间,帮助孩子查看一些有意义的网站。
总之,我们要建设好我们的网络,我们还要利用好我们的网络,同时我们还要管理好我们的网络,要正确处理好建设跟利用以及管理三者之间的关系,这样我们的网络文化就一定能建设好、管理好。

13.打破双轨制的坚冰
目前,我国养老保险存在着双轨制,所谓双轨制:就是政府机关、部分事业单位的养老保险可以享受国家财政提供的、比社保更丰厚、更有保障的退休金。而企业人员参加的是由个人、集体、国家共同参与的社会保障体系,随着时间的推移,机关事业单位的退休金明显高于企业的退休金。这一双轨体制已引起了一些社会不满,甚至人们质问:公务员的权力是否高于其他人员的权力?所以打破双轨制的坚冰,实现每一位劳动者都有公平合理的养老保障,是实现社会公平的需要,也是建设和谐社会的需要。
现行养老保险制度已经形成现实的利益格局,一旦打破这种格局,会有一定风险。但是不改变现有的“双轨制”,其风险更大,社会和谐将无从谈起。
形成“双轨制”是由于政府机关财政拨款,部分事业单位也是财政拨款,其退休金由财政负担,有保障。而企业在改革开放后实行了个人、集体、国家共同参与的社保体系。由此,形成了“双轨制”的社保体系。
另外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是由于相关法不完善、不健全造成的。企业的养老保险决定从1997年颁布,而机关事业单位的养老保险制度改革相对滞后,至今全国没有制定统一的政策。
针对以上情况,必须采取以下措施打破“双轨制”的坚冰。
一是政府及各级公务员,必须树立为人民服务的思想,勇于打破自己的既得利益,从建设和谐社会的角度,从执政为民的角度,从思想上、行动上积极支持改革,并积极行动起来。领导干部要带头转变观念,并加大整个既得利益群众的教育,特别是政府公务员教育,制定公平合理的全国统一的养老保险制度。
二是抓紧研究制定相关的法律、法规,广泛听取各阶层意见,深入论证合理的社会保障制度,建立全国范围内统筹养老保险制度,形成有效合理的制度安排。
三是积极推进事业单位改革和加强政府公务员的管理,树立人人都是普通劳动者的思想,消除公务员及事业单位人员的特殊思想,把教育与管理、改革结合进行,摆正心态接受改革。
四是循序渐进改革,确保平稳与和谐。在近期,应适当节制机关事业单位退休金上涨幅度,同时提升企业职工退休金水平,逐步缩小两者差距(而不是两者同时上涨保持差距),同时也调整包括农民在内的社会其他阶层社会保障待遇上的差距,逐步达到统一平等的社会保障。
总之,养老保险金的“双轨制年”是历史原因形成的,并已形成了制定政策人员在内的既得利益群体。要改变这种格局,需要足够的勇气和耐心,特别是自己革自己命的勇气。只要各级政府人员,把执政为民的理念,把和谐社会为目标,实行全国范围内统筹养老保险就不是不可逾越的鸿沟。考验我们每一个公务员、考验我们政府的时候到了。






14.重视大学生就业,建设人力资源强国

2009年,我国高校毕业生总量达到610万,是近年来的最高值,占城镇新成长劳动力总量的一半以上。而一场突如其来的国际金融危机,又使许多企业减少了新增的岗位,甚至放弃了每年例行的校园招聘,一增一减,高校毕业生就业压力不断加大。

高校毕业生是国家宝贵的人力资源财富,是我国现代化建设中一支高素质的生力军。同时,以独生子女为主的高校毕业生,又是父母含辛茹苦的希望。做好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关系国家的人才战略与和谐发展,关系千千万万个家庭的切身利益和幸福平安,意义重大。

  国务院办公厅发出的《关于加强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生就业工作的通知》,要求把高校毕业生就业摆在当前就业工作的首位,采取有效措施,拓宽就业门路,鼓励高校毕业生到城乡基层、中西部地区和中小企业就业,鼓励自主创业,鼓励骨干企业和科研项目单位吸纳和稳定高校毕业生就业。

  海阔凭鱼跃,天高任鸟飞。《通知》提出的思路,为高校毕业生施展才华提供了更广阔的天地。比如,为了鼓励和引导毕业生到城乡基层就业,《通知》提出学费和助学贷款代偿、社保补贴等政策,为高校毕业生和他们的家庭消除了许多后顾之忧。再如鼓励毕业生到中小企业、非公有制企业就业。目前虽然有70%以上的大学生在中小企业和非公有制企业就业,但人们注意到,这一渠道还不够通畅,相关制度仍需完善。《通知》提出清理高校毕业生就业的制度性障碍、取消城市落户限制等要求。这将畅通高校毕业生到各类企业就业的渠道,鼓励更多毕业生到经济建设的第一线去创造财富,鼓励和支持高校毕业生自主创业。尽管目前应届毕业生中自主创业的比例仅为0.3%,但创业的潜力很大。《通知》提出了创业教育与培训、创业扶持政策、创业服务等政策措施,努力使更多毕业生成为创业者,促进以创业带动就业。

  把国务院《通知》提出的思路变成实实在在的岗位,就要有完备的配套政策,需要各级政府和全社会做更多的实事。如强化就业服务、提升毕业生就业能力、组织实习见习和培训、对困难家庭毕业生给予就业援助等,需要各地制定切实有效的政策措施,创造性地开展工作。要转变大学生的就业观念,需要政府在给政策、给出路的同时,开展各种形式的宣传教育,以引导他们树立合理的就业观和成才观。

  把高校毕业生就业摆在就业工作的首位,国务院提出的政策框架,表明了党和政府的坚定决心和高度关注。随着相关措施进一步落实,我们相信,会有越来越多的高校毕业生满怀希望走出校门,走向社会

  15.推动自主创业,解决大学生就业(删去)
                  16.新农村不需要大房子(删去)





17.做好启动农村消费这篇大文章(删去)
                 18.扩大农村消费是一项系统性工作
受国际金融危机影响,我国国内经济也面临严峻挑战,如何拉动内需,保持经济增长,促进就业,维护社会稳定也成为当前国内的重大课题。中央也出台了一系列政策,从出口、投资、内需三方面来促进经济增长,要扩大消费,尤其是农村消费,成为社会共识。

扩大农村消费的关键点在哪里呢?众所周知,中国农村、农民、农业为中国的改革开放和经济增长,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实践证明,解决中国的发展问题,扩大内需,最终还是要落实到解决“三农”问题上来。此次经济危机,既是危机,也是转机,迫使我们直面农村改革难题。依笔者看,解决农村问题,扩大农村消费需要有系统性思维,应该有一揽子政策,而且坚决贯彻落实。

一是不折不扣给予农民国民待遇。从社会公平的角度出发,给予农民国民待遇,这是解决“三农”问题,扩大农村消费的制度根本。城乡差别,既有历史原因,也有现实原因,但根本还在于“二元”制度设置的不公平。城市化是最终解决“三农”问题的办法,但首先要解决农民向城市转移的制度障碍。农村医疗社会保障的不足,城市户籍的限制,注定了相当一部分农民只能像“候鸟”一样,每年往返于城市与农村之间。


   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投入不足,影响了农村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制约了农村经济的发展。农村教育投入不足,农民科学文化素质不高,决定了绝大多数农民只能从事低技术含量、低附加值、低工资收入的劳动密集型行业。从事农业生产的农民,由于受耕地数量、气候条件、农业技术、市场供求、农产品价格、城市消费水平等种种因素限制,收入有限且不稳定。在城市从事非农业生产的农民工,则受个人技能、所在行业、工资水平、国际国内经济环境的影响,也难以获得较高收入。农村医疗养老社会保障投入不足,决定了整个农民群体进一步改善生活水平的难度大和风险系数高。以上种种因素,制约了中国整个农民群体收入水平的提高。

扩大农村消费,一方面要破除城乡之间不公平、不合理的制度障碍,建立覆盖全民的社会保障体系,解除后顾之忧,让农民放心消费,另一方面,着力点要放在增加农民收入上。今年,中央出台土地流转政策,是探索增加农民收入渠道的一个新思路,有利于盘活农村土地资产,但前提是必须建立起基本的社会保障体系。否则,一旦土地集中,农民失地失业后,会影响社会稳定。

二是稳步推进城市化进程,以工促农,大力发展第三产业。农村的发展,最终还是要靠城市的发展来带动,以工业带动农业,城市反哺农村,逐步实现农村人口向非农产业转移。不难发现,现在农村人口向城市转移的过程中,主要集中在建筑、服装、加工制造、餐饮娱乐等行业。这些行业技术含量相对较低,属劳动密集型行业。但目前出口和房地产市场的疲软,直接导致其中一些行业的就业人数下降,农民工提前返乡增多。

我国曾提出过发展中小城镇化的思路,但由于市场竞争日益全球化,一些乡镇企业竞争力不强,无法吸纳足够的农村就业人口。这涉及到我国在全球竞争格局中的分工及比较优势问题,要占据全球产业链的上游,就要提高科技创新能力,也必然要求改善科技创新体制,提高自主创新能力,提高整体教育水平。

三是严格执行计划生育国策,控制人口数量,大力发展教育提高人口素质。中国现代化进程中的一个重大障碍就是人口、资源、环境的矛盾十分突出。时下,不时有适度放开二胎的呼声传出,从长远来看,控制并逐步减少人口数量,与环境、资源相协调,是中国整体实现现代化的一个必要前提,否则,要达到目前西方发达国家的现代化水平,将会困难重重。
除了解决人口总量过多的问题,还要解决人口素质与经济社会发展不相适应的问题。现代国际竞争是以科技实力为主的综合国力的竞争。我国改革开放30年来,教育取得了突飞猛进的发展,培养了大量各行各业的社会建设人才,但占人口大部分的农民的科技文化素质相对较低,制约了整体人力资源素质的提高。我国农村的义务教育已经开始实行免费,是一个很大的进步,但在教育方面的投入不足和不均衡问题仍然值得重视,国家财政性教育经费的支出占GDP的比例应该达到4%要作为硬指标,这是衡量我们对教育问题是否重视的一个关键指标。目前沿海地区一些出口型制造加工企业倒闭,一些农民工不得不提前返乡,面临的一个问题是,受制于科学文化技能素质,再就业相对较难。因此,从长远看,提高包括农民在内的全民科学文化水平,才能应对未来国际竞争,扩大内需,增加收入水平。
解决好“三农”问题,扩大农村消费,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需要统筹规划,站在更高的视野,从改革全局出发,出台有利于农村发展的政策,扎扎实实推进,一步一个脚印,逐步缩小城乡差距,通过工业发展,最终实现农村人口向城市的转移。

           19.做好三保工作,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力争
近日,多位中央领导在不同场合分别强调,当前要着力保发展、保民生、保稳定、保中央决策部署的落实,有效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影响持续加深、全球经济增长明显放缓的不利影响,确保经济平稳较快发展。
联系眼下珠三角、长三角等沿海地区的部分外向型和中小劳动密集型企业面临经营困难,一些劳务输出大省出现农民工返乡的现象,或许才能更好地理解中央领导讲话的深意。
企业困难,农民工返乡,不仅是经济问题,处理不好更会引起严重的社会问题。失业农民工如果长期不能再就业,势必成为影响稳定的不利因素,因此,面对危机,采取有效措施保民生、保稳定,就显得十分迫切。
中央为扩大内需、保障民生,出台了包括增加投资4万亿元在内的一系列重大举措,并且明确要求投资要向民生工程倾斜。可以肯定,随着许多大项目的开工,会产生许多新的用工需求,这对于增加农民工就业是个利好。但长久以来,有计划、有组织的农民工职业技能培训几乎是一片空白。对于农民工就业培训这块“短板”,各地显然还有许多工作需要补上。只有加大返乡农民工职业技能培训力度,造就大批适应各类建设工作的合格劳动力,广大农民工才能更多地分享4万亿元“民生大单”的实惠,中央刺激经济的措施才能真正收到百姓增收、启动消费的实效。
据报道,日前江西省安远县采取“政府埋单、农民主体”的形式,组织返乡农民工学习车、钳、电焊、机械加工等技能,对农民工进行免费培训,的确是个令人振奋的好消息。这一方面表明一些地方政府已经行动起来,为返乡农民工提供实实在在的服务和帮助,另一方面也在提醒政府,拨出专项经费是把这件好事办实的必要条件。
有关政府拨出专项经费加大返乡农民工免费职业技能培训的好消息还是太少了。这不免让人担忧,缺少培训、较少掌握市场需要技能的农民工能否顺利实现再就业?如果不能,他们眼下的困难又该如何克服?
中央关于保民生、保稳定的目标是明确的,措施是有力的,各地在贯彻落实时应从帮助最困难的群体入手,特别是返乡农民工比较集中的地区,更要首先从经费上保证民生工程优先,帮助困难群体再就业优先,不仅为当前渡难关、保民生、保稳定解燃眉之急,也为今后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和大发展培养更多高素质的劳动力而未雨绸缪,为增强经济发展后劲、保持社会长治久安夯实基础。

           20.如何看待消费券(删去)

      21.农民工为什么不买帐?

日前从河北省一些基层就业服务中心了解到,很多失岗返乡农民工对政府组织的免费技能培训并不买账,原因是不知参加培训后能否找到工作。与之形成反差的是,在一些创出劳务品牌的县市,农民工踊跃参加培训。看来,就业“含金量”是农民工培训工作发挥作用的关键。

大量农民工失业返乡,最迫切的愿望是就业,参加技能培训主要是为了尽快找到工作,目的性很强,只有那些社会声誉好、就业率高的培训才能受到青睐。然而,目前一些县级农村劳动力培训机构设施落后,培训规模小,培训质量低,政府虽然补贴了大量资金,效果却不明显。更有一些不具备必要资质的机构,为了获取政府补助,巧立名目缩减培训内容,其培训效果可想而知。

如同优质产品在市场上竞争力强大一样,社会认可度高的劳务品牌也能在劳务市场上赢得先机。“魏县实打实”“衡水织女”“张家口塞外技军”等河北省十大劳务品牌,凭借系统扎实的培训,普遍在春节前就搞好了岗位储备,签订了许多节后劳务订单。这些劳务品牌举办的培训班自然受到广大农民工青睐。
近年来,国家对农民工培训的投入力度一年比一年大,培训项目的覆盖面一年比一年广。仅新型农民科技培训工程一项,中央财政截至2008年底就已累计安排补助资金40多亿元,同时带动地方投入培训资金30多亿元。然而很多地方存在农民工定点培训机构过多、过滥现象,有的省少则数百家、多则上千家,良莠不齐,导致政府投入“广种薄收”,收效不大,有必要进行整顿。
解决农民工“厌学”问题,就要切实提高培训“含金量”。对政府而言,可以通过一定的政策和资金倾斜,重点扶持一批规模较大、培训效果较好的培训机构,这既有利于节约资源,也能提高效率。对培训机构而言,要紧密联系就业市场需求,适时调整培训内容。
             22.提高处理公共事件的能力,巩固执政基础
我国正进入改革的攻坚阶段,随着四个“深刻变化”,利益冲突和社会矛盾凸显出来,公共事件高发,对我们党的执政能力提出新的考验。突发公共事件大多发生在县一级,维护社会稳定也要靠县一级党委、政府,“郡县治则天下安”。提高县一级应对突发公共事件的能力是巩固执政基础,夯实执政根基的大事。
处置突发公共事件是一项复杂而又敏感的工作,是政治、法律、政策、策略的全面运用,尤其是对于现场指挥的领导干部,特别是第一责任人来说,确实是考政治、考水平、考谋略、考胆识的一道综合政绩考核应对题。由于突发公共事件的成因不尽相同,不同县域中形成和演变过程也不一样,处置起来,往往因事而异、因人而异、因时而异,没有同一的标准模式,但事物发展总有其内在的规律可循,深入研究,探讨妥当的处置方法,掌握处置的主动权,是提高县一级领导干部执政能力的要求。突发公共事件的处置可以集中在几个点上:用法、用策、用势。

其一,用“法”。指在法律的框架下,运用法律手段,合法解决问题。
为什么要用法,因为法具有客观、公正的特点,具有可操作性。突发公共事件一旦发生后,整个事件就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各种媒体会不遗余力地将涉及到事件处置的所有行为都公开化。“公开”是突发公共事件的显著特点。在处置中,应对的办法应当是以“公”对“公”,以“法律之公正”对“事件之公开”, 依法处置,秉公执法,才能有效解决问题。
首先,执法者要懂法用法。突发公共事件大多都需要公安法院、检察、监察等部门的配合处理,“以事实为依据,以法律为准绳”是执法工作的基本原则,要坚持依法行政。执法者不能执法犯法,否则,就会授人以柄,即使处理完当下的事也很可能留下了再次爆发的隐患。突发公共事件一旦发生后,处置者要顺势而行,运用法的客观、公正性,依法公开、公正、透明处置,有效地定纷止争,平息事态。
其次,对于群众的诉求要依法解决。在突发公共事件中往往是合理诉求和不合理诉求参杂在一起。对于合理诉求要立即表态,尽快解决;对于不合理诉求,特别是不符合法律、政策的不能一味迁就,“空头支票不能开”。在突发公共事件中,部分群众的维权意识高于守法尽责意识,具有“法不责众”的心态,“信闹不信法”,无原则地迁就不合理的诉求,就会造成“大闹大解决、小闹小解决,不闹不解决”的错误导向,闹风盛行,将永无宁日。
再次,对违法人员和违法行为,要依法惩处。无论是引起事件发生的违法行为,还是在发生过程中的违法行为,都要依法惩处;无论是不法分子违法还是执法人员或领导干部违法,也都要依法惩处。
当然,用法,依法处置,前提条件是法必须是“良法”,是正义的法律,唯此,依法处置才具有权威。但现实情况往往很复杂,即使是制定良好的法律也无法涵盖所有实际问题,尤其是突发公共事件中,面对“突发性”这一特点,还需要“随机应变”的“对策”来解决问题。 
其二,用“策”。指策略,是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方法,适时和灵活运用法令、政策、教育、强制力等措施,迅速平息事态。
西方国家在现代化过程中,也曾经历过社会冲突和社会抗议运动高发的年代。这些西方国家也在不断的处置中,摸索出处置社会冲突和社会抗议运动的一般原则和策略。中国社科院社会学所研究员单光鼐总结说,从微观情景看,执政者化解社会冲突和社会抗议的要点在于:在介乎“妥协”和“压制”之间的灰色地带中拿捏尺寸。在灰色地带中拿捏尺寸,也体现出一种权变的方法。
相时而动,用策略处置,不是回避矛盾的应付了事,也不是急于脱身的空头许愿,更不是突破天理国法的暴力蛮干,而是一种随机应变,对症下药的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积极有效地解决问题的谋略,是在危机发生时,以保一方平安为目的的执政能力的体现。

其三,用“势”。指第一责任人势所必行的用好权,用好人,用好媒体,确保决策正确,执行得力,舆论正面引导,最终保得一方平安。
突发公共事件发生后,县域第一责任人县委书记需要进行全局的决策部署、解决问题、维护稳定。没有事不惹事,出了事不怕事,因为这是势所必行,没有退路。
第一,用“权”,用好权保证决策正确,用人得当。处在“势位”上的一把手在关键时刻就是要做好决策。决策正确,依赖于:相关下属能及时上报情况,同时所上报的情况是真实的,不能被丝毫蒙蔽,及时准确获取信息,才能果断正确而不是武断盲目决策,事件的定性十分重要。突发公共事件发生后,往往存在信息迟报、漏报、瞒报的情况,这样直接导致决策时间的延误和决策本身的失误,所以,对第一责任人来说,务必要多渠道、全方位、及时准确掌握真实信息,据此决策,否则,就是被迫坐在燃烧起来的火药桶上。
用好权还体现在要用对人。平时用好人,关键时好用人。突发性公共事件总会涉及到不同方面的问题,需要多个部门、单位、组织的配合协调解决,要用对责任人,用那些能负责,敢于负责,负得起责的人,得力的下属不需要时时把一把手推到风口浪尖。对于事件现场而言,不能派无法答复和解决问题的人去应付群众,也不能派没有经验的干部去处置,一把手亲临是必要的,但不能在不了解情况下盲动,要做到心中有数,才能有效表态,化解冲突。
第二,造“势”,就是引导媒体客观公正地向有利于事情解决的方面报道。几乎所有突发公共事件都受到媒体和大众关注,相当一部分受到媒体和大众舆论的左右,甚至还会出现舆论一边倒的“民间定案”行为。在信息化时代,报刊杂志、互联网、手机短信等多渠道的信息传递使封锁消息成为不可能,也不现实,有时更会适得其反,越捂越炸。在网络化、信息化的时代,县级党委政府需要探索建立突发公共事件的舆论分析、通报制度,需要完善突发公共事件的新闻报道快速反应机制,需要提高通过媒体传达政府声音的能力。
第三,保势,就是保一方平安,稳固执政地位。除了运用法律、政策、策略,除了用权,用人,造势之外,还有一点很重要就是民心。民心涉及到一个地方的民情、民意、民风、民俗,这是一个长期形成并长期发挥作用的隐性因素,这与我们基层政权的政治权威、政治信任密切相关。如果一个地方干群关系紧张,或存在很多不安定因素,突发事件一出来立刻成为火星,民众长期的积怨会随之被点燃,而一旦被点燃爆发,破坏力就很大,任何技术上的处置方法都很难奏效,特别是一些领导干部本身牵涉其中,那就很危险,应对方法都有可能失灵,这是需要深刻反思的。但如果一个地方民风淳朴,社会治安稳定,干部清廉,干群关系和谐,即使出些问题,处理及时,也能很快平息,不至于引发大规模的群体性事件,而这些都需要在平日里下功夫。
突发公共事件在社会转型期的多发是一个客观事实,积极应对,妥善处置是提高县域领导干部执政能力的要求,要有应急的意识、得当的处置方法和保境安民的大局观。另一方面,突发公共事件一旦爆发总给一个地方的发展带来很大的伤害,即使处置得再好,民气、士气、人气都会受到影响,而这些都是执政的根基所在。所以,扬汤止沸,不如釜底抽薪,把功夫下在平时,扎扎实实地实践科学发展观,落实执政为民的理念。执政为民,才能实现稳定;不与民争利,方得民心之大利;科学发展,才能长治久安。
23.建设节约型社会刻不容缓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取得了世人瞩目的成就,人民的生活水平有了很大的改善,但资源紧张和浪费已成为经济发展的瓶颈,党中央审时度势,提出建设节约型社会,并且实行打造节约政府、落实节能减排的政策,这以对保持经济持续稳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我国的资源占有量比较丰富,但人均占有量仅为世界人均占有量的一半,人均淡水量是世界平均水平的四分之一,45种战略资源中,有9种严重短缺,10种短缺。同时,我们对有限资源的有效利用不够,粗放型的经济结构浪费了大量资源;大量高耗能建筑拔地而起的同时也宣告了高能耗的持久性;人们的节能意织不强,现实生活中“常流水、常明灯、过度包装、奢侈消费等现象比比皆是;对资源的回收利用率较低,导致大量可再生资源浪费。
    资源是有限的,许多资源是不可再生的,而人类的生存是长期的,我们这一代人不但要保证自己的生产和生活,更要关注子孙后代的发展和进步,那种“吃子孙饭,断子孙路”的发展模式是万万要不得的。要保持经济可持续性发展,保证人类的发展需要,就要在全社会倡导建设节约型社会。
建设节约型社会,要搞好宣传教育。认识是行动的先导,建设节约型社会首要是提高全民的思想认识。胡主席在政协讲话中提出的“八荣八耻”中就有“以勤俭节约为荣,以奢侈浪费为耻”的要求,要利用各种媒体大力宣传建设节约型社会与保持经济可持续性发展的关系,不断强化人民群众特别是各级领导干部的忧患意识,在全社会大兴勤俭节约之风。各级领导干部要牢固树立科学发展观和正确的政绩观,全体公民都要从节约一滴水一度电做起,使建设节约型社会成为每一名社会成员的自觉行动。
建设节约型社会,要加强政策引导。政策具有规范和导向作用,要围绕建设节约型社会,逐步建立健全各项政策,从财政、金融、税收、投资等方面加强对投资结构引导,对那些高耗低效的产业从政策上卡住,加大对资源回收利用企业的扶持力度,为他们提供良好的生存空间和发展壮大的环境。改进绩效考评内容,引导干部跳出靠高能耗增加GDP的思想怪圈,大力发展资源节约型循环经济,保持经济的可持续性发展。
建设节约型社会,要加大科技投入。“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建设节约型社会,就要发挥科学技术的强势支撑作用,依靠科学创新,构建起节约资源的技术支撑体系。要加大对科技创新的投入,鼓励科技创新,用新兴的高科技企业代替那些高耗低效的企业,运用新的科技成果降低资源的消耗,提高资源的利用率,逐步形成循环使用。通过科技创新,提高资源的回收利用率,降低回收利用成本,通过资源再生降低能源消耗,减少环境污染。
建设节约型社会,要加强监督管理。各级职能部门要认真履行监管职责,加强检查监督,对那些高耗低效的企业要督促进行技术改造和整改,特别是对那些片面追求产值而大量浪费资源的单位,要严肃查处。各级政府对高耗能企业都要逐步制定出节能降耗的任务指标,并认真督促抓好落实。同时,各级要从自身做起,从节省办公用品,规定冬夏办公室内温度等入手,使建设节约型社会成为每个公民的自觉行动。
建设节约型社会,要加强法制建设。建设节约型社会,事关国家兴衰,要通过国家立法和完善出台有关法规来加强规范和引导,从而进一步强化各级组织和全体公民建设节约型社会的意识,确保建设节约型社会落到实处。
建设节约型社会任重道远,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努力和参与,要持之以恒地抓下去,真正建设一个“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实现经济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24.节能必须成为国家战略重要内容(删去)
25.高度重视加强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问题
由湖南卫视举办的“超级女声”选秀大赛,席卷了小半个中国,其人气之旺,影响之广,争议之大,都是前所未有的。“超女”为什么如此火爆呢?其中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它为千千万万做着“明星梦”的青少年提供了实现梦想的机会,“丑小鸭变成白天鹅”的美丽童话具有极大的诱惑力,什么读书,什么理想,似乎可以完全抛诸脑后。如何才能引导我们的青少年,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荣辱观,当务之急是必须加强青少年的思想道德教育。
青少年是祖国的希望,青少年时期正是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形成的关键时期,也是他们思想比较活跃、心理比较脆弱、模仿能力极强的时期,“苟不教,性乃迁”,因此正确的引导,及时的教育,让他们懂得为学为人之道,帮助他们明辨是非、善恶、美丑,对他们今后的人生道路意义重大。
教育广大青少年正确对待名利。我国现在正处在改革开放时期,处在经济社会转型阶段,社会上的价值取向出现了多元化,名利至上、享乐主义等都有一定的市场,这些对广大青少年都有着很大的影响。要教育广大青少年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不要急功近利,要有脚踏实地、积极进取的精神;不要成为名利的奴隶,为名利所累,而失去了人生的乐趣,人生的价值在于对社会的奉献,正确对待奉献与索取的关系。得到社会的肯定,你的人生才真正有意义。
教育广大青少年树立远大理想,不要只看眼前的利益。“超女”选秀也许能让很小一部分人一唱成名,名利双收,但这只是短期的。就长远而言,并不利于他们的成长。市场决定了明星的短期性。多少明星,光辉稍纵即逝,你的“星光”又能闪烁多久?为了眼前利益,放弃了自己的理想,人生就会失去目标,失去动力,变得盲目。因此,一定要志存高远,确定一个长期的有意义的发展目标,树立自己的远大理想,为了理想而奋斗,在不懈努力的过程中实现人生的价值。
教育广大青少年热爱科学,提高科学文化素质。青少年的根本任务还是学习科学文化知识,学习劳动技能,为以后进入社会打下扎实的基础。如果为了一时的名利,荒废学业,放弃学习,那是得不偿失的。即使“超女”选秀胜出了,试想一个没有文化底蕴,粗俗不堪的人又怎会得到观众的认可和喜爱呢?失去了观众,明星还有什么生命力。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现在世界各国都在进行科技的竞争,提高社会科学文化素质成了刻不容缓的任务,青少年是祖国的未来和希望,肩负着建设祖国的重任,科学文化素质更是不能缺少。因此,广大青少年一定要好好学习,把握学习机会,为自己今后进入社会,更好地为社会贡献力量打下坚实的基础。
总之,青少年肩负着重要的社会使命,一定要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一定要深入领会胡主席提出的“社会主义荣辱观”的真谛,真正成为国家的栋梁之才。
26.解决诚信危机  建设诚信社会(删去)




27.多管齐下,打造诚信社会
治理社会诚信问题是一个长期、艰苦、不断完善的过程,其根本出路在于制度创新,基本目标是保持个人利益和社会利益的一致性。不断强化人们的道德自律意识,逐步建立、健全社会诚信机制及其保障体系。
    第一,加强道德教育,加强精神文明建设。共铸诚信社会,应该从每个人做起,从每一件小事做起。要通过各种有效方式,教育和帮助全体公民牢固树立诚实信用是一种财富的观念;使人们真正认识到诚心诚意、说话算数是现代人应当具备的基本素质和品格;真正理解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只有树立起真诚守信的道德品质,才能适应社会生活的要求并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真正把诚信的要求视为一种谋利和促进发展的手段,视为一种神圣的使命和内在的义务。要教育各类企业家认识到市场经济越发达,越要强化信用伦理,这是融入世界经济、参与国际竞争的先决条件。只有守信用的企业,才能得到社会公众的信任,也才有从事商业活动、提高企业效益的良好环境。未成年人正处在思想观念形成阶段,应高度重视其品德培养。要通过多种形式的教育活动,使学生了解诚信的基本内容,懂得诚信是做人的基本准则,牢固树立守信为荣、失信可耻的道德观念;培养学生诚实待人,乐于助人,言行一致,不说谎话的习惯;培养学生承诺的事情一定要做到、遇到失误勇于承担应有的责任、知错就改的品行。学校要主动与家庭、社区紧密配合,共同促进中小学生诚信素养的提高。要加强对在校大学生的思想道德教育,加强各类学生的道德实践活动。各级教育行政部门领导和教职员工要加强职业道德教育,将诚实守信首先落实到自身的教育行为上。各机关单位也要结合自身特点开展多种方式的道德教育活动。要充分发挥妇联、共青团和工会等群众组织的作用,充分利用现实生活中有关诚信的典型案例、典型人物,使人们真切感受诚信对一个人成长的重要性,在全社会努力形成“人人知诚信、人人讲诚信”的良好氛围。要大力开展如百城万店无假货、评选诚信企业诚信公民、打造诚信地区等道德教育实践活动活动,使人们在广泛参与中受到教育得到提高。
第二,健全法制,加大惩处力度,使失信者无利可图。防范和治理失信,仅仅靠道德规范是不够的,还必须建立起一整套对社会公民和市场主体相互关系进行管理的法律、法规、制度、准则,把社会诚信纳入法制的轨道,形成有法可依、违法必究、执法必严的法制环境,维护和培育良好的市场信用秩序。要结合我国实际尽快颁布制订有关规范诚信管理方面的法律法规,建立和完善失信惩戒机制,加大对失信的惩处力度。政府各部门应依据自身特点,建立健全相关失信处罚制度,例如,工商部门对制假贩假者不能只罚款了事,除了给予经济重处外,还应有失信纪录,性质恶劣或屡犯者则限制其终身不得从事商业活动;其他部门对不守诚信的人,除予以处罚外,应记入黑名单,累计多次便取消其从业资格。通过严厉的制裁措施,加大失信者的经济成本,使其无利可图,以起到震慑作用。
第三,加强信息网络建设,使失信者无处藏身。要建立各类企业、组织、个人的诚信信息的征集和公开机制,建立统一集中或政府、行业、信用中介机构三个层次的资信数据库,及时有效地向全社会提供和发布信用信息。大力发展社会信用中介组织,为客户提供规范的资信调查服务和信用评估服务。通过信用信息网络化,使失信者无处可躲,无机可趁。
第四,加强舆论监督,让失信者身败名裂。舆论监督是全体公民获得知情权,广泛参与国家和社会事务管理和监督的重要途径,也是加强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维护市场经济秩序健康发展、弘扬社会主义思想道德的重要力量。在揭露市场欺诈和弄虚作假、维护公民和消费者合法权益等方面,起到了不可替代的作用。新闻媒体应充分发挥舆论监督作用,通过对诚信者的社会褒扬和对失信者的舆论谴责,促进社会形成更好的诚信氛围,使失信者成为“过街老鼠”,人人喊打,加大失信者的道德成本。可以建立企业的社会信用档案。由政府协调,建立全国统一的企业代码,汇集企业资信的征信到评估、查询、公示,形成完整的信息体系,建立各类企业的社会整体信用数据库。建立个人信用档案。政府应通过行政和经济手段,把分散在银行、工商机构的个人信息收集起来,建立全国性个人信用数据库。
第五,政府和领导干部要做表率,提高公信力。在现代社会,建设政治文明要求按照诚信的原则规范政府及其官员的行为,增加政府行为的透明度,避免行政垄断和行政工作的暗箱操作,做到政务公开,依法行政,建立诚信政府。政府部门应进一步转变观念,转变职能,转变作风。切实从“重审批、轻监督”的传统做法中解放出来,从“重收费、轻服务”的管理模式中解放出来,从“重局部、轻全局”的本位主义中解放出来,尽快从“管理型”向服务型、效能型政府转变。要认真贯彻《行政许可法》,坚持诚信原则,进一步提升行政执法部门的公信度,取信于民。组织部门应当把诚信作为考核干部的一个重要内容。
  第六,充分发挥行业协会和社会信用中介的作用。行业协会的存在起到了前联企业后洽政府的作用,在参与经济活动中具有双重代言人功能。同时作为独立的社团法人,在经济交易和仲裁中扮演重要角色,因此在建立社会诚信机制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社会信用中介机构是为社会提供信用服务的行业,政府应充分发挥其作用,特别是为中介机构信用信息的获取在法律上提供依据,使其有法可依,使之走上规范化的道路。
28.加强政府信用体系建设
“人无信不立,业无信难兴,政无信必颓。”这里的政就是指政府—— 政府无信,社会必定衰败。
当前,政府信用状况在经过长期治理后有了较大的改观,办事效率、服务质量等方面都有了较大起色,但个别地方和部门仍然存在“门难进、脸难看、话难听、事难办”的现象,敷衍塞责、表里不一、官僚主义、衙门作风在一些地方仍然占有一席之地,更有甚者,滥权、越权的情况仍然时有发生。
是什么导致政府信用的缺失?究其原因,体制性缺陷是信用缺失的根源。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竞争经济、法制经济,更是信用经济。我国经过20多年的改革开放,计划经济体制被打破,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已经基本确立,与之相适应的信用体系也在发生转变,但这种转变没有跟上步伐,已经滞后于经济发展。
“其身正,不令则行,其身不正,有令不行。”政府机构能否依法行政,自觉维护社会信用,惩治失信行为,当好市场经济的裁判员,对市场主体的诚实守信具有极其重要的示范作用。因此,良好的政府信用是社会经济持续、快速、协调、健康发展的基础。树立良好的政府信用形象,需要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第一,加快行政审批制度改革,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许可法》规定的行政许可设定权限和行政许可设定范围,清理行政审批项目,废除一些不允许设定的行政许可,使各级政府部门切实做到依法行政、依法办事,加强行政审批大厅建设,推行一站式服务,简化办事程序,降低办事成本,提高办事效率、行政质量、服务效率和水平,逐步实现由直接管理向宏观调控的转变。第二,完善责任追究制度和监督机制,对政府行为进行规范,强化服务意识。第三,完善政务公开制度和听证制度,增强政策的统一性和透明度。
现代社会是信息社会,信息已成为促进生产力发展的重要元素之一。建立社会信用体系必须解决市场主体信息不对称问题。据统计,我国大约60%的信息掌握在政府各部门手中,一般未向社会公开。如此以来,信息资源富集政府一身,往往无法充分利用,造成信息资源的浪费,而与此同时,企事业单位和各类中介组织,因得不到需要的信息资料,很难开展信息管理和相关服务。因此,应在保证经济社会安全和商业秘密的前提下,加快解决公共信息依法公开和共享问题,完善政务公开制度和听证制度,以获得社会对政府的信任。即定期公开公示最新的工作程序和办事指南以及有资质的相关中介组织,推行“阳光”操作,增强政策的统一性和透明度,涉及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的重大政策应广泛听取社会各方面意见后方能出台。我们政府只要深入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情为民所系,权为民所用,利为民所谋”,公开、公平、公正,我们的党和政府就一定能得到人民群众的拥护和信任。
加强政府信用体系建设,是市场经济正常运转的保证,事业呼唤,民心所系。我们的政府和每一位公务员,任重而道远。
29.慈善事业,是构筑和谐社会的一个支点

慈善事业,是扶贫济困的事业,发展慈善事业,对于提高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能力,具有重要意义和作用。
慈善事业是健全社会保障体系的一个不可缺少的方面。健全的社会保障体系,由社会保险、社会救助、社会福利和慈善事业等四个方面所组成。它们就像四根支柱一样相互衔接、相互配合、各有各的作用,共同支撑着社会保障体系这座大厦,缺少任何一个方面,都会影响大厦的稳定性和功能的正常发挥,不利于社会的和谐于发展。因为慈善事业主要来源于人们的自愿捐助,其资金和财物不是直接来自社会生产和再生产环节的必要扣除,受惠者不以进入生产过程就业为前题,它是富者和一切有能力捐助者在慈善心驱使下的自觉行为,失业者、弱势群体和遭受各种天灾人祸的困难群体是其主要的受益对象。因此,它是社会保险、社会救助、社会福利的重要补充。
发展慈善事业有利于缓解不同社会阶层的对立情绪,弥合社会裂缝,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激烈的竞争和资源配置的不平衡,必然让一部分人先富起来。教育和引导先富起来的人们,兴办慈善事业、捐助慈善事业、扶贫济困,可以让先富起来的人们树立起乐善好施的良好社会形象,赢得广大社会公众尤其是困难群体的尊重和理解,化解贫困群体的怨愤情绪和不平心理,减少针对富裕阶层的报复犯罪行为和不稳定因素。因而,发展慈善事业,对改善贫苦和困难群体的生存状况、缩小贫富差距、缓解社会矛盾、提升社会凝聚力、增进中华民族的团结与融合,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从国际上其他国家慈善事业的发展来看,巨富税和遗产税以及捐助善款的免税制度是推动慈善事业发展的重要保证。一些国家的巨富税和遗产税税率高的可以达到50-60%,也就是说,你的财富多了,你不愿捐助的话,新增的收入或移交下一代的财富,50-60%都要作为税收交给国家。所以你要计算,如果捐赠给社会,并能够免税的话,你是用50元钱购买100元钱的声誉。当然,社会舆论应当褒奖那些捐助善款的富人,但作为一个国家和社会的慈善事业,却不能建立在富人的道德基础上,必须有法律和制度的保障。所以我国应学习其他国家高税率的巨富税和遗产税以及捐助善款的免税制度。
目前,无论在制度层面还是在文化层面,都还存在许多不利于慈善事业发展的问题。如很多捐赠人不愿意甚至不敢露名,怕冒富;还有少数捐助人提出过于苛刻的条件;另外在善款使用的监督方面也还存在不少问题;一般民众对慈善事业的认识上也还存在着很大的差距等等。
慈善事业不只是富人的事业,也不只是政府或慈善组织推动的事业,它应当成为全民的事业,每一个人都有献出爱心的责任和义务。这是一个国家、一个社会、一个民族的文明标志。

30.重视各类公共突发事件
随着现代社会的发展,各类突发公共事件有逐步增多的趋势,其社会影响也越来越大。有效应对各类突发公共事件,维护社会稳定与和谐,是各级政府的重要社会管理职能。
我们党在长期的治国理政实践中积累了许多处置突发公共事件的经验,但从总体情况看,应急工作还存在一些薄弱环节。一是一些领导干部思想认识不够,全民防灾意识教育比较薄弱;二是应急管理组织体系尚不健全,难以形成有效统一的协调机制;三是应急管理法律法规相对滞后;四是预测预警和协调联动机制不健全,应急保障和快速处置能力有待提高。
针对这些薄弱环节,加强我国政府应急管理能力建设需要重点解决以下五个问题:
(1)健全应急体制,加强专业协作。在机构设置中,应充分整合现有资源,继续发挥相关专业机构的作用,加强协调配合,理顺相互关系,逐步形成分级响应、属地管理的纵向机构体系和信息共享、分工协作的横向协作体系。应提高地方政府“属地管理、就地消化”的应急处置能力,把一部分决策权下放到地方政府手中,工作重点应放在辐射范围比较广的大都市和县市级政府上,帮助和推动其建立必要的应急管理体系。应建立健全各级政府的应急管理责任制和责任追究制度,把应急能力评价纳入政府和部门工作绩效考核体系,强化各级领导干部的应急管理职责。
(2)加强预警机制,完善应急预案。完善的预警机制包括监测系统、咨询系统、组织网络和法规体系,以保证对各类突发公共事件的科学识别、准确分级、及时响应和有效沟通。应抓紧建立综合性、多元化、全方位的信息收集网络,对有关危机风险源和危机征兆等信息进行综合分析,去粗取精、去伪存真,保证危机信息的时效性、准确性和全面性,为做好应对和处理工作提供可靠基础。应进一步增强现有应急预案的完备性、可操作性和操作流程的合理性,并建立预案定期评估修订机制,以便及时进行修订和完善。
(3)健全协调机制,提高应对能力。突发公共事件产生的原因往往是多方面的,发生过程也不是孤立的,其处置需要多个部门和地区的密切协作配合。因此,建立统一高效的应急协调联动机制是应急管理工作的关键环节。应抓紧建立和完善部门之间的有效沟通和协作机制,实现各部门间资源的整合共享与综合利用,以协调有序地应对各类突发公共事件,特别是跨行业、跨领域、跨地域的重特大事件。
(4)全面整合资源,加强应急保障。各级政府应合理地调整公共财政支出范围,做到专款专用,确保有效应对突发公共事件。建议将应急管理的经费支出列入各级政府的年度财政预算,除加大原有的抗灾减灾方面的支出基数外,还应建立公共安全风险防范基金和稳定的应急管理经费投入渠道以及多元化的市场筹措方式,以保证应急费用的足额、及时到位。同时,应加强应急处置专业队伍建设,特别是专家咨询队伍的建设;建立健全国家重要应急物资监测网络、预警体系和应急物资生产、储备、调拨及紧急配送体系,确保应急所需物资和生活用品的及时供应。
(5)加强宣传教育,构建社会应对网络。加强对应急预案和应急救灾知识的宣传和教育,有利于有效应对突发公共事件和减少灾害造成的损失。应充分利用广播、电视、报刊、网络等,广泛宣传应急管理工作的重大意义,宣传应急预案的主要内容及应急处置的规程;宣传和普及预防、避险、自救、互救、减灾等知识,增强公众的应急意识和社会责任意识,提高公众应对各种突发公共事件的综合素质和能力。高度重视突发公共事件中公众的社会心理行为的预测、疏导和控制,通过科学的心理辅导和正确的舆论引导,及时帮助社会公众梳理各种复杂信息,预防和克服危机中的恐慌心理。
31.打破垄断,维护公共利益
市场是国家经济运转的主体,在经济发展中起重要作用,建立公平、合理、有序、诚信的市场经济机制是发展我国社会主义经济,提高我国经济水平,保障我国公民利益的需要。目前,随着我国政府的宏观调控和市场机制的不断完善以及反垄断执法工作的深入,使得近年来我国的市场竞争秩序得到了有效维护。但是在取得成绩的同时,我们应清醒得看到我国市场在竞争中仍存在一定的问题,市场运转仍不容乐观,市场垄断现象仍然突出,在我国市场经济的发展过程中,垄断行为的存在严重干扰了自由、公平的市场竞争秩序。据国家工商总局统计,1995年至2005年,全国共查处垄断案件6548件,严重影响了我国经济发展。因此打破垄断,维护公共利益势在必行。
垄断影响市场公平竞争,影响百姓生活,影响社会和谐等一系列不良影响已引起国家发改委高度重视。在方便面涨价、以实现利益最大化的‘行业自律’和‘价格同盟’、外资并购、滥用市场优势地位等诸多问题上国家频频出台政策,不断完善反垄断法,加强反垄断工作力度,采取了有效措施维护我国市场竞争秩序。然而垄断形成原因是多方面的,存在的领域是普遍和广泛的,要想打破垄断,维护我国市场公平、有序仅仅依靠国家政策的力量是不够的,它需要全社会公共参与,凝成合力。
首先,相关部门应继续完善反垄断法,建立全面具体的法律机制。从材料中我们不难看出,我国的垄断法还存在一定的漏角,造成有些企业徘徊在法律边缘进行垄断,而并没有相关的法律政策予以制裁。因此,继续完善反垄断的有关法律法规。
其次,行业协会应当加强行业自律、引导本行业经营者依法竞争,不得组织本行业的经营者以盈利为目的从事垄断行为,扰乱市场竞争秩序。企业本身也要自强自律,本着公平竞争的原则,以改进技术和提高质量来加强市场竞争力。
三是加强领导,强化执法力度,建立有效的权力监督机制和利益协调机制。对在市场竞争中以盈利为目的,不择手段,恶意扰乱市场竞争秩序的行为坚决予以打击,绝不纵容姑息。要成立专门的监督和执法小组,主要领导要亲自抓,分管领导靠上抓。
四是强化舆论宣传,提高全民抵制垄断的意识。滥用市场优势地位的垄断行为主要是水、电、气、暖、交通、邮政、电信等自然垄断性行业企业的垄断行为和依法具有独占地位的经营者(如烟草、盐业、石油、石化等)的垄断行为,与百姓生活息息相关,然而百姓对垄断行为的意识还比较淡薄,反垄断呼声也并不高,因此我们应通过报纸、广播、电视、宣传栏等形式加强反垄断宣传,提高全民反垄断意识,抵制市场中的不正当竞争行为,维护全民利益。
反垄断斗争的任务任重而道远,道路曲折,前途光明,我们坚信,在全社会共同参与、共同努力的情况下,垄断的坚冰将日益打破,社会主义经济市场将朝着更加公平、有序的方向发展,社会将更加和谐。
32.环保问题已经成为影响社会稳定的新诱因(删去)
33.正确认识社会矛盾,推动和谐社会建设
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需要切实有效地处理当前存在的若干突出问题,着力化解一些不和谐因素。中央关于“十一五”规划的建议对此提出了一系列明确的方针政策,具有很强的现实针对性和指导意义。
  当前,在就业、社会保障、医疗、教育、收入分配等方面,的确存在着较为突出的问题和矛盾,由此引发的议论也比较多。这些问题都涉及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所以一定要在经济与社会发展的全局中,按照统筹兼顾的原则妥善处理。为此,一个重要的前提是对诸多现实矛盾要有正确的认识和分析。在这方面,经济与社会问题的研究者、理论宣传工作者及媒体工作者尤其应当以真正的社会责任感和科学态度,正确地提出并分析问题,从而正确地引导社会舆论,否则不仅无助于解决问题,而且会从消极方面影响社会和谐。
  正确认识现实矛盾,首先是要实事求是地认识现状。例如收入分配,需要高度重视并正确处理收入差距扩大的问题,但对这种差距的实际状况,包括群体、行业、地区、城乡的实际收入差距及其趋势,要通过深入的调查研究做出合乎实际的分析评估,正如不少经济学家所做的那样。相反,如果笼统地以“贫富悬殊”、“两极分化”等词语在大众传媒上作声调高亢的空泛议论,则是颇为不妥的,是对社会情绪的一种误导。再如对与此有联系的社会阶层状况的评价。十六大提出了包括工人、农民、知识分子等以及社会各个新阶层在内的“社会主义建设者”的概念,但目前在许多“专家学者”和“媒体写作者”那里,已几乎不提这个概念,取而代之的是用一种简单化的两分法来概括当前中国社会结构的状况,所谓“弱势群体”与“强势群体”、“穷人”与“富人”,并将二者对立起来,甚至以此作为对人划线的善恶标准。应当严肃思考的问题在于:真实而不是歪曲地反映改革以来中国社会结构变动发展的状况,有利于促进社会团结与和谐而不是起相反作用的,究竟是哪一种看法?是关于社会主义建设者的分析判断,还是那种简单化的两极对立的看法?
  正确认识现实矛盾,还必须实事求是地认识造成问题的原因。中国的改革很难,进入必须对旧体制的基础和核心真正进行攻坚的阶段以后,中国的改革尤其难。由于缺乏市场经济的历史与文化传统,中国经济的市场化很难,当要素市场上积累、集中了几乎一切深层次体制障碍时,中国经济的市场化尤其难。当前各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和矛盾都与这种困难有关。在这样的情况下,把问题归咎于改革和市场化,进而怀疑、否定中国改革与市场经济发展的基本方向和战略的那些议论会再次多起来,有些来自境内,有的来自境外,同声相应。随之而来的,是在意识形态上会再次引起一些复杂的情况。不是说改革不能批评,市场经济不能批评,而是说有许多问题——突出地存在于要素市场、收入分配、企业改革以及医疗、教育等等方面——实际上是由于一些具有根本意义的改革受到阻滞以至不到位、不彻底而造成的;是由于一些具体的改革措施不正确、不稳妥而造成的;是由于一些来自旧传统的非市场、反市场因素而造成的;是由于没有按照市场经济的内在逻辑和要求正确推行市场化而造成的,因此不能把事情颠倒过来,反而在一般结论上把改革与市场化指为各种问题、矛盾和弊端的根源,否定其方向、目标和基本战略。改革开放、市场经济,不仅挽救了中国经济,使之走向空前的繁荣与发展,而且挽救了社会主义,开辟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道路,并实现了中国社会划时代的进步,这是当代中国的一个根本事实。在改革处于最紧要的攻坚阶段,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面临种种困难和障碍的时候,以一些很具有社会鼓动性的言词来否定改革、笼统反对市场化,会带来怎样的社会危害?是在人民群众中增强改革发展的信心和动力还是会瓦解它?是促进社会和谐还是会加剧社会对立?进一步说,果真把改革开放、市场经济批倒了,批掉了,中国还能不能有现代化?还会不会有社会主义?这些,都是要敬请人们三思的。
  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意义重大而深远。当前,努力促进社会和谐,重在切实有效地针对具体问题,协调社会矛盾。为此,一定要真正把思想统一到中央的精神上来,一定要从中国改革发展的大局出发,保持战略上的清醒与坚定。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正确地观察和处理现实的具体的问题,从而真正有助于增进社会的和谐和广大人民的福祉。
34.齐心协力共建创新型国家
建设创新型国家,需要我们进一步提高自主创新的能力。胡锦涛总书记多次强调指出:要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和科教兴国战略,把提高自主创新能力作为推进产业结构调整的中心环节,把推动自主创新摆在全部科技工作的突出位置,提高我国自主创新能力,加快建设中国特色国家创新体系。建设创新型国家是一个长期的、系统的工程,只有政府、企业、科技人才三者齐心协力才能加快创新型国家的建设。
首先,要解决政府在自主创新中的角色定位,当好服务者、管理者、组织者。
一是当好服务者。企业在市场竞争中面临的风险是多重的,而企业控制各类风险的资源总量在一定范围内是有限的,在这种情况下,企业很难将注意力和资源集中于创新活动中,因此需要政府明确自己在创新活动中的服务者地位,合理制定并严肃市场管理法规,以及大力发展教育、加大基础研究投入,努力创造能使企业集中精力搞创新的环境。
二是当好管理者。目前我国学术界有一种人被业内称为“学术老板”或“科研包工头”,他们名为创新活动的组织者,实为创新活动的破坏者。为了防止这种现象的蔓延,需要政府当好宏观科研工作的管理者。完善各种基金的设立和发放使用及监督制度,确保科研经费用于科研活动;建立完善的制度,真正由专家民主决策设立课题和项目,由学术能力决定课题承担者。
三是当好组织者。政府在创新活动中的组织和协调工作内容有很多:如推动产学研一体化体系和风险投资体系发展;出台政策减免自主创新企业的税费;在政府采购中给予创新产品支持以及健全产权保护机制等。
其次,要强化企业在自主创新中的主体地位。
强化企业在自主创新中的主体地位,要建立以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推进产业结构调整和优化升级,转变经济增长方式,提高经济增长质量。大力实施名牌战略,鼓励开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名牌;完善自主创新的激励机制,实行支持企业创新的财税、金融政策;改善市场环境,发展创业风险投资,支持中小企业提升自主创新能力,鼓励大型企业提高国际竞争力。
再次,自主创新还要以人才为本。
胡锦涛总书记在全国科学技术大会上的讲话指出:要坚持贯彻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的方针,全面实施人才强国战略。牢固树立人才资源是第一资源的观念,完善适合我国科技发展需要的人才结构,不断壮大我国科技人才队伍。改善人才发展软环境,营造尊才爱才的氛围,优化吸引与留住科技人才的政策,完善人才的科学评价、激励机制。大力培养、引进、储备和使用各类创新人才,进一步完善自主创新的环境,形成用事业造就人才、用环境凝聚人才、用机制激励人才、用法制保障人才、用政策吸纳人才的社会氛围。
我们有理由相信,在我们党的正确领导下,在社会主义科学发展观的正确指导下,我们的政府和企业在自主创新中将大有可为,我们的科技创新人才将在不断完善的创新环境中大有作为,我们的社会主义建设事业将阔步前进。
35.加快建立健全网络购物管理体系
  我国已经成为全球信息通信业发展最快的国家之一。目前,我国互联网上网人数达到1.44亿,而经常上网购物的网民已经超过3000万人,还有六成左右的网民表示,会推荐自己的亲朋好友参与网上购物。而刚刚过去的“五一”黄金周里,中国消费者用每天在网上购买近亿元商品的事实,充分证明了网络购物在我国有着非常广阔的发展空间。
  不可忽视的是,“诚信”和“安全”问题依然困扰着网络购物的健康发展。针对网上购物的产品质量和售后服务问题投诉居高不下,网上购物交易发生的诈骗时有发生,还有的网民因为网上购物之后银行卡内的钱被盗造成重大损失……其中,最令消费者和网民抱怨的是诚信问题。诚信问题究其原因,首当其冲的则是网络管理体系的不健全、不完善,其次是没有建立有效的社会信用体系。因此,只有加快建立健全网络管理体系,才能切实解决网络购物诚信问题,
    第一,建立健全网络购物方面的法律法规。加快网络购物方面的法律法规,使执法者有法可依,实现依法监管。
    第二,整合管理资源,构建专门的网络监管机构。组织网络方面的高技术人才,以及工商、食品、卫生等相关部门成立机构,明确职责,落实到人,并实现责任追究制度,切实加强对于网络购物方面的流程监管,实现制度监管和专人监管相结合。
    第三,实现网络购物零售商和供货商准入制度,从源头上加强管理。严格考核和审查网络购物的供货商和零售商,并建立信息平台和备案制度,实行严格的网络购物准入制度,一旦违反有关法律法规或者不讲诚信经营,严厉处理相关零售商和供货商,直到永久禁入网络销售和追究刑事责任。
    第四,加快网络购物的相关行业发展,并切实加强监管。进一步激活网络购物的其他行业发展,如物流、快递公司等,也要切实加强监管,使其牢固树立诚信意识,保证质量和及时的送达物品。
    第五,加快网络监管技术的发展,预防因技术原因造成的失信行为。进一步支持和加快网络监管技术的发展,实现网络上技术与现实中监管相结合的办法,严厉打击网络的假冒伪劣商品,切实维护消费者利益。
    第六,设立严格的信用等级制度,并实现严格考核制度和末位淘汰法则,集中管理和考评网络经销商,如信用等级过低则立即淘汰网络购物市场。
    第七,设立网络举报平台,发动网民参与监管理。
    第八,设立网络曝光网站和“黑名单”,将不讲诚信者一律打入,让失信者无处藏身。
  总之,网络购物是一个新生事物,需要在政府建立健全监管体系和切实加强监管之下,才能健康“茁壮”成长,才能构建成和谐网络。
36.领导干部须接受群众的评判和监督
  “水能载舟,亦能覆舟。”这句流传千古的名句,今天的警示作用依然适用。
  胡锦涛总书记强调过:“领导干部一定要牢固树立大局意识、公仆意识、廉政意识。”其中的公仆意识,就是要求每一名领导干部要切实做到亲民、爱民、为民。人民赋予了我们权力,我们就是为人民群众多办实事、办好事,也必须接受群众的评判和监督。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也日渐提高起来。而与此同时,国外的拜金主义、享乐主义也不同程度地在腐蚀着我们的领导干部。受几千年的官本位思想作祟,一些领导干部开始热衷于当“官老爷”,热衷于迎来送往、吃吃喝喝,白天搓麻、晚上唱歌甚至一度成为一些领导干部的主要“工作”。领导干部的这些做法极大地违反了党纪国法,腐蚀着我们党的优良传统,也引起群众的极大愤慨和强烈的谴责。但这恰恰体现出来,群众对领导干部评判和监督的重要性。
  首先,建立健全群众参与监督的法律法规和相关配套制度,以法律保障群众行使监督权。由于我国深受古代的明哲保身等儒家思想的影响,群众对政府官员的监督并不是十分主动。同时,由于法规的不健全、不完善,使群众也有后顾之忧。这就要求必须加快建立健全和完善相关的法律体系,使群众有效行使监督权,无后顾之忧。
  其次,深化行政体制改革,加大政务公开的透明度,以制度促使政务的公开、透明。现代社会的发展,要求政府必须建立起一套开放透明、能够集中民智、代表民意的公众参与机制,这就要求必须深化行政体制改革,制定切实有效的政府信息公开制度。这样以来,一方面建立了公众监督政府的平台和接触渠道,另一方面有助于公众参与有关问题的治理,从而促进公众对政府的信任和理解。
  第三,制定符合国情的新闻媒体制度,支持、鼓励新闻媒体和舆论对政府的监督,塑造有利于群众评判和监督政府的社会环境。
  第四,领导干部要切实转变工作作风,牢固树立“执政为民”的理念,主动接受群众的评判和监督。领导干部只有切实转变工作作风,始终牢记“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一切以人民的利益为重,急群众之所急,想群众之所想,切实把人民赋予的权力用在为民办实事上、办好事上。
  总之,以法律制度作保障,以政务公开作平台,以大力宣传造舆论,领导干部主动转变工作作风,主动接受群众的评判和监督,才能做到“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才能切实打造为民政府、服务型政府、廉洁勤政的政府,也才是人民满意的政府。
37.关于我省新农村建设问题的调查报告
省政府:
新农村建设是我党在多年的社会主义建设实践中提出的一项新的重大举措,作为占我省人口近2/3的农村,他们生活质量的好坏、生存环境的优劣是直接关乎我省“十一五”建设的重要环节。为此,如何将惠及“三农”的新发展思路推广开来,扎实开展新时期的农村建设,引导广大农民致富便成为我省改革和发展成败的重要指标。
经过一年多以来的积极实践,我省的新农村建设成果显著,成绩斐然,广大农户得到实实在在的实惠,农村各项事业建设都有着长足进步,然而,这一年的工作中,还是表现出了一定的不足和问题。
1.多数地区在建设中忽略有效的发展规划。有些地区的规划不系统、不合理,而更多的地方根本没有进行规划,盲目上马搞建设。据专家调查,我省99%的农村地区在新建中没有进行规划,从而为今后的长远发展埋下了不少隐患。
2.部分地区的政策引导得不到有效开展。我们的不少行政部门和基层组织,没有对农民提供及时的市场引导和沟通,信息的闭塞成为了制约当地发展的瓶颈。而各种信息手段的落后,也导致了我们对外宣传吸引投资的效果不佳。
3.对于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和监管力度不够。在不少地区,吃水难、行路难、用电难的现象依旧存在。有的地方因为道路等基础设施落后,严重影响了当地招商引资,产业化经营的进程。同时,有的地区的基础设施建设不规范,不合格,偷工减料、以次充好的现象突出。
4.各种软性服务发展落后,虽然对各种设施的建设力度在不断提高,但由于诸如养老、医疗、生活、教育的保障制度和思想落后,导致新农村建设的进程失衡,严重的影响了各项建设以及改革的进程。
在以上的问题中,我们不难发现,我省新农村建设中暴露出的问题很多,各项建设和改革的形势依然严峻,如果不能做好全面的统筹把握,及时进行纠正和改进,新农村建设的发展步伐会出现延缓甚至停滞的不利局面。因此,我们应当:
1.扎实做好新农建设发展的规划,对农村的各项设施建设改造进行合理的规划,保证长远发展的需要,
2.加大如何开展新农村建设的宣传和引导,使群众能够正确地认识形势和需要,发动和调动农民建设的积极性,
3.加快各项保障事业的发展和改进工作,解决农民的后顾之忧,提高农民生活保障水平,
4、进一步加大投入力度,并对各项建设进行监督保证建设的效率,为新农村建设扎实基础。
新农村建设是我国的一项大政方针,也是我省促进经济和社会各项事业发展的大事要事,只有切实以惠及“三农”作为工作的核心和重点,才能解决好新农村建设的各种问题,才能切实将我省的新农村建设事业推向前进。
                                               省农业厅新农村建设调研室
                              2009年3月13日
38.设施建设是新农村建设之根本
    ——一名政协委员的提案
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不得不面对的一个问题就是:基础设施普遍滞后。小型基础设施由于无人管理损坏严重;农业资源不足,土地减少,生态环境不断恶化;农业科研投入不足,技术推广服务机构缺乏;农村交通设施建设落后,使农业机械作用的发挥受到限制,导致农业耕作成本增加;水电等农民生活必需的基础设施还很缺乏。这些都严重影响新农村建设的进程。万丈高楼平地起,根基是最重要的,在新农村建设中,基础设施就是根基。因此,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是新农村建设的根本。
任何一件事情都需要各种各样的条件,然而在诸多的条件中,总有一些是主要的,起根本作用的,用辩证法的理论来讲,就是任何事物都有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我们要善于抓住事物的主要矛盾。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面临的问题成百上千,然而基础设施是最根本的,没有基础设施的建设和完善,正常的生产生活就无法进行,新农村建设也就成了无源之水了。加强基础设施建设需要政府、社会、农民合力进行,具体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开展:
第一,政府加大投资力度。中央财政和地方财政用于新农村建设的资金首先考虑向基础设施建设倾斜。从所周知,由于交通不便而导致农民生产的粮食、果蔬等农副产品无法出售的问题并不鲜见,这不仅会直接影响农民收入,而且会打击他们种植的积极性。政府财政投入巨额资金开启“村村通”工程,使马路通往了每一个村庄,有效地解决了上述问题。
第二,要调动企业和社会力量投资基础设施建设的积极性。通过媒体宣传、制作纪录短片等形式让企业和社会各界了解农村基础设施亟待改善的现状,提供优惠条件作吸引投资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国家或当地政府还可以出台诸如税收优惠等相关的政策,鼓励企业和社会力量将资金投向农村基础设施建设。
第三,引导农民自主投工投劳。政府财政支持和企业、社会力量的投资都只是外部条件,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的主导力量还应该是农民自身。要通过广播和群众喜闻乐见的各类活动对农民进行宣传教育,让他们了解基础设施建设的重要性,引导他们自觉地维护好已有的基础设施,修护好破损的基础设施,建设好新的基础设施。只有充分调动了农民的自主性才能从根本上解决基础设施建设的问题。
总之,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努力。在这一过程中,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是根本,是基础,相信通过政府、社会力量以及农民自身的努力,一定能建设并维护好这一根本,并使其在新农村建设中发挥先导作用。
39.关于防治全国沙漠化问题的提案
近几年来,中国的土地沙化程度越来越严重,沙漠的扩大程度不断加快,每年都会侵蚀大量的中国领土。过度开垦和过度放牧导致的沙尘暴严重影响了人民的生活,而中国的内蒙古的锡林郭勒大草原也已有1/3的土地变为沙漠。沙漠化成为威胁中国发展的大问题。
沙漠化的产生有自然因素,但主要是因为过度放牧、过度垦殖和不合理利用水资源等人为因素造成的。人口急速增长、土地过分利用、城市工矿建设等都加速了沙漠化进程。土壤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宝贵资源,保护好土地就是保护了人类自己,因此,防止土地沙漠化进程已刻不容缓!
作为全国政协委员,特提议如下:
一是建议加大政策扶持力度,合理引导草地种植。调整现行的退耕还草补贴年限为5至8年,并使之享受与种粮相同的补贴,引导农民种粮的积极性。
二是建议持续增加财政投入,为防止沙漠化工作提供资金保障。中国治沙工程,国家长期投入不足。由于缺乏经费,防沙治沙中的许多关键性问题,如节水技术推广等得不到解决,许多基层防沙治沙单位生产生活举步维艰,防沙工作难以正常开展。因此,国家应加大财政资金投入,保证防沙工程有效运转。
三是形成一整套行之有效的防沙工作管理机制。防沙治沙不是单一技术问题,也是社会问题和管理问题。以往,各个部门往往各行其是,甚至推诿扯皮,难以形成合力,甚至一个部门防沙,其他部门却造沙。所以,形成横向设计的环境行政管理体系,避免部门之间工作中的扯皮、内耗、分散和重复显得尤为重要。
四是建立科学合理的干部考核机制。由于长期以来,我们对基层干部的政绩考核内容仅仅局限于经济指标而忽略了生态建设指标,因此,一些领导干部不惜付出生态环境为代价,换取任期内的政绩。改变干部考核体系是从根本上解决政府短视行为的重要途径,应将生态指标作为与经济发展同等重要的政绩考核指标,坚定不移的抓好抓牢。
五是提高牧草生产、加工的产业化程度。大力发展牧草加工龙头企业,实行订单生产,建立健全产销链,提高农民种草积极性。
40.切实加强农村垃圾污染的管理
目前我国农村环境污染严重,究其原因有农村本身产生的垃圾,另一方面城市的垃圾向农村的转移严重污染农村的环境。农村的污染不仅严重威胁着农村村民的生活质量,也危及到城市居民的生活。坚持以人为本,科学发展观,切实加强农村污染的管理政府有着义不容辞的责任。
加强农村污染管理,必须坚持新农村建设的基本要求,认真贯彻落实。经调查,在全面推进新农村建设的进程中,列为项目村的地方,环保情况都大有改善。仅一步之遥巍山县的大仓镇和永建两个镇,农村卫生情况大不一样:大仓河里已满是垃圾,永建的深沟河却很少有人倾倒,大仓许多村子被垃圾围困,永建的大部分农村里却整洁得像刚刚打扫过一样。同样是农村但生活环境却是天壤之别。所以继续贯彻落实新农村建设具有积极的重要作用,在没有列为项目村的地方也应按新农村要求以村容整洁为目标,加强本村垃圾污染的治理,创建美好的生活环境。
加强农村污染的管理,是实现以人为本,全面履行政府职能的重要体现。我们百分之七十的人口在农村,农村人口生活质量提高了,农村居民小康水平实现了,我们才能真正达到小康水平。我们的政府是人民的政府,根本宗旨是对人民群众负责,为人民群众服务,为广大人民群众谋取最大的利益,保障人民的利益不受侵犯,减少各种危害及污染。
加强农村污染管理,是对政府执政能力的重要考验。看一个政府是否有能力不完全体现在平时的经济工作中,关键是在问题发生后,能不能从容应对,处置问题。目前我国农村经济基础薄弱,对农村垃圾的处理的投入不足,以及没有建立合理的科学的垃圾处理设施,怎样加大投入,建立科学合理的处理模式,建立农村垃圾污染处理的长效机制都是对政府执政能力的重要考验。
我们必须充分认识农村垃圾污染的危害性及重要性,切实做好农村垃圾污染的治理。
加大宣传力度,通过刊登专栏或农村广播等形式,大力宣传环境保护的重要性,增强农村村民的环保意识。
加大投入,科学处理。县或镇拨款购买垃圾处理设备,负责保洁人员的工资,确保垃圾的科学处理。大力发展集体经济,确保环境整治的资金来源。
走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的科学处理模式,不能进行简单的转移,结合农村特点,积极引导农户将垃圾与可再生能源结合,鼓励农民建设沼气池,推广农村垃圾无害化处理技术,采用三位一体模式形成农业生产和废物再生利用的有效机制。
将城区周边乡镇纳入城乡一体化管理,将农村垃圾纳入城区统一管理的轨道,形成城乡生活垃圾集中处理模式,成立环卫专业队伍,建立城乡一体的长效保洁机制。
农村的环境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应加强对农村污染的管理,提高农村村民的生活质量,还农村蓝天、碧水。
发表于 2011-4-14 11:15:55 | 显示全部楼层
此帖仅作者可见
站长新浪微博https://weibo.com/494920
关注招警、公务员考试最新考试信息考试动向从关注站长微博起步
点击举报违法不良信息,奖励论坛积金币www.110bbs.com
为响应全国整治互联网低俗之风专项行动,110BBS特别推出举报违法和不良信息专帖。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1-4-21 23:37:49 | 显示全部楼层
此帖仅作者可见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1-7-9 20:51:34 | 显示全部楼层
此帖仅作者可见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1-8-13 19:03:32 | 显示全部楼层
此帖仅作者可见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1-9-21 05:49:10 | 显示全部楼层
此帖仅作者可见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1-10-8 19:26:00 | 显示全部楼层
此帖仅作者可见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1-10-10 00:53:15 | 显示全部楼层
此帖仅作者可见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1-10-10 02:00:30 | 显示全部楼层
此帖仅作者可见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1-10-10 07:41:37 | 显示全部楼层
此帖仅作者可见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1-10-10 17:38:13 | 显示全部楼层
此帖仅作者可见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1-10-10 17:38:39 | 显示全部楼层
此帖仅作者可见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1-10-11 17:51:01 | 显示全部楼层
此帖仅作者可见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2-3-16 15:57:25 | 显示全部楼层
此帖仅作者可见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2-3-19 21:03:38 | 显示全部楼层
此帖仅作者可见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2-3-30 18:38:21 | 显示全部楼层
此帖仅作者可见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2-3-30 18:39:01 | 显示全部楼层
此帖仅作者可见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2-4-1 00:05:31 | 显示全部楼层
此帖仅作者可见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2-4-6 10:14:56 | 显示全部楼层
此帖仅作者可见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2-4-6 15:42:54 | 显示全部楼层
此帖仅作者可见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2-4-8 09:30:03 | 显示全部楼层
此帖仅作者可见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2-4-11 18:05:59 | 显示全部楼层
此帖仅作者可见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无图版|110BBS ( 豫ICP备2020034528号 )

GMT+8, 2024-4-29 16:22 , Processed in 0.166524 second(s), 19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